要致富,找财路!
CAILUGE.COM

钱荒是什么意思(北宋出现钱荒的原因)

“钱荒”:早在北宋时期就常有缺钱的现象

钱荒是什么意思(北宋出现钱荒的原因)

“钱荒”,就是市场上流动的货币少了。那么,出现了“钱荒”怎么办?主流经济学者的建议很简单:放宽货币,降准,降息等等。但是,一个矛盾现象却被忽略:放宽货币之后,按道理,钱是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反倒会出现“钱荒”呢?没有想到的是,“钱荒”恰恰是钱(纸币或铸币)太多而导致的。

其实,钱多之后,反而出现“钱荒”这个现象,很早就有了。

早在北宋时期,就常有缺钱的现象,“民间谓之钱荒”。就有很多大臣、学者对“钱荒”现象感到非常疑惑。譬如,苏轼的弟弟苏辙就说:“……今所在铸钱数日益多,可谓钱轻矣。然而金帛米粟价日益贱,而钱之行于市者日益少,有钱重之弊。”

另一大臣张方平也说:“自太祖平江南,江、池、绕、建置炉鼓铸,岁至百万缗。积百年之所入,宜乎贯朽于中藏,充足于民间矣,乃自比年以来,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万商束手。”

两人的意思是一样的:为什么官府铸钱多了,反倒发生了“钱荒”?并且,不仅民间“钱荒”,官府也同样“钱荒”。其他如曾巩、苏轼、司马光、王安石等名人,都讨论过“钱荒”的现象。“钱荒”现象在南宋仍然存在,并且,由于滥发纸币,“钱荒”越演越烈。很多时候,还会出现物价上涨和“钱荒”同时发生的现象。譬如,大臣魏了翁就说:“重以楮币(宋代的官方纸钞——会子)泛滥,钱荒物贵,人情疑惑,市井萧条。”这位官员迷惑了:既然钱少,按道理物价应该不贵才对啊,为什么物贵和“钱荒”会同时发生呢?

钱究竟去哪里了?宋代人找了很多原因:因为外贸外流了,富人把钱藏起来了,使用、运输中损耗了等等。但这些解释并没有彻底消除他们的疑惑。

那么,究竟为什么钱多反倒会发生“钱荒”呢?

以宋代会子的滥发为例。人人明白,如果在每张钞票上乘以同一个数,物价也就会涨相应的倍数,等于什么都没有改变,没有人的钱会增多,这可以称之为“普乘悖论”。会子滥发,并没有真的增加了钱,因为滥发之后,会子流通的最终结果,也就是相当于在每张会子上乘以一个数。按经济学者的比喻,“货币似水”,最终会“流”均匀。

但是,另一方面,滥发会子的过程中,原来持有会子的人,购买力被摊薄了,官府却借会子滥发,注入虚假信用,敛入大量资源。所谓通货膨胀,其实就是虚假信用的增加。人们得到会子的过程是有先有后的,越先得到会子的人,越少受到会子贬值的损失,最后得到会子的人,受损最大。对于受损的人来说,尽管最后手里的会子数量变大了,但是购买力却变小了,当然就会感觉到钱荒。

同时,原来的债权债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我原来借了你十贯会子,现在由于会子滥发,一贯会子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五分之一,那么,我再还你十贯会子,其实只相当于还给你二贯,你亏大了。

由于会子滥发的不确定性,民间的信用遭到巨大的破坏,人们不愿意往外借钱了。所以,一方面钱“多”了(“普乘悖论”,只是会子数字变大了,并没有真的增加钱),另一方面,人们感受到信用稀缺。

“钱荒”就是信用荒,融资难,钱“多”、“钱荒”两者同时存在并不矛盾。金属铸币的滥发,其原理和纸钞一样。

再看看现代的例子。津巴布韦、委内瑞拉都发生过惊人的通货膨胀。一方面,老百姓手里的钱的数字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老百姓又发现钱更加难以赚到、借到,是可怕的“钱荒”。

理解了钱“多”导致“钱荒”的因果关系,解决“钱荒”问题的正确办法就不难得出了。

宋代会子滥发导致的“钱荒”,显然不能靠更“宽松”地发行会子来解决,那只会加剧“钱荒”。正确的方法是,停止滥发会子,最好出售官府的物资收回会子,使会子购买力上升,这是对购买力受损的人们的补偿,同时,也使得人们乐于往外借钱,民间信用得到恢复。

古人其实也注意到了民间信用对解决钱荒问题的重要性。比如沈括给宋神宗出的主意,就说到一条:“……使流转于天下,何患钱之不多也。”

今天,经济体量远远超过宋代,但金融的基本逻辑并没有变。只要民间信用得到呵护,真实信用不稀缺,就不用担心“钱荒”。

(本篇完)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ailuge.com/pmsy/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