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找财路!
CAILUGE.COM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研究分析,国企改革阶段梳理与展望

(报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证券,林喜鹏)

一、国企改革阶段梳理与展望

国企改革主要分为五大阶段,分别为 1978 年到 1992 年的放权让利阶段,1993 年到 2002 年的产权改革阶段,2003 年到 2012 年的股份制改革阶段,2013 年到 2019 年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和 2020 年到 2022 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阶段。 2023 年 1 月 31 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未来将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继续谋划和推动国企改革。

1.1、顶层设计:确立“管资本”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国企改革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国企改革全面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 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 60 项共计 36 条改革内容,首次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 司”概念,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定下“管资本”导向。2015 年 8 月 24 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纲领性文件《关 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在随后出台了 22 个配套文件,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 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了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举措,形成了“1+N” 系列指导方案,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

“十九大”以后,以国有资本改革为主线的国企改革进一步提速,政策指引日益清晰。针对国资布局效率较低的现状, 2017 年 10 月 18 日,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主要是两点:“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 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 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其后三个月内,围绕十九大报告规划,相关部委就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加速部署工作。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研究分析,国企改革阶段梳理与展望

其中,《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从功能定位、组建方式、授权模式、治理结构、运 行模式和监督约束机制等对“两类公司”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规范,“管资本”导向强化。在“管资本”的思路下, 两类公司可以“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 这意味着国有资产可以转让或出售,置换出来的资金可以投入新的领域,让政府偿还债务或者填补社会保障体系欠账, 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国有资本通过各种资本运作方式与非国有资本进行股权融合、战 略合作等资源整合,以多种方式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2014 年以来,先后有三批次、共 19 家央企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共 2 家央企被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管资本”的方式,把过去的由政府行政部门对企业及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管理,变 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通过专业平台对国有资产实行间接管理。同时,“两类公司”的核心特点体现于构建政府与企业 “一臂之距”,使得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原来的两级授权经营方式增加至三级授权经营方式,即从(以中央企业为例) “国资委—国有企业”变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

“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运作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更接近市场化的竞争力,离不开国资部门对其实施的授权经营管 理模式。2017 年发布的《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列出了 43 项“放权清单”,其中取消事项 26 项,下放事项 9 项,授权事项 8 项,按照程序简化、管理精细、时限明确的原则,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 变,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

2019 年,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明确了对国有资本管理的授权来源。政府授权方面,国务 院采用了整体授放权的模式,通过取消国资监管授权、权限下放的形式进行对下授权;各级人民政府原则上是在国务院的授放权框架下开展地方“两类公司”授权。同年印发的《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 年版)》通过 31 项 适用于“两类公司”的授权事项,进一步为“两类公司”松绑,体现出“管资本”这一目标的贯彻。

如 2015 年 6 月,山东省率先发布《省委 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意见(试行)》,2016 年 5 月山西省发布《关于开展国有资 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2018 年《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使 地方试点进度明显前推,广西、内蒙古、安徽、辽宁、广东、河北、福建、青海、重庆、江西、甘肃、黑龙江、陕西、 宁夏、四川、湖北、浙江、天津、湖南、重庆等省份或直辖市,厦门、芜湖、淮南、丹东、阜新、廊坊等地市相继公 布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1.2、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国资布局优化

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主要通过国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进退来实现,因此我国同期也在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 所有制改革,多方位实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2015 年 9 月 24 日《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详 细并全面地对国有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此外,该文件在操作流程和制度机制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 为国有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2018 年 10 月,双百行动计划正式出台,意味着国企改革不再是少数企业的试点,而是国企只要有改革的意愿和决 心,都可以纳入试点名单,混改进入了广泛试点阶段,再次向前迈出一大步。入选企业至今有 454 家,其中央企系统 企业有 261 家,地方国企也有 193 家,表明国企改革试点范围开始扩大,由中央向地方全面铺开。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实施以来,400 余户“双百企业”主动作为、综合施策,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一 系列重大进展,积累了一大批经验成效。期间涌现出一大批经营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党的领导坚 强有力的改革尖兵,产生了良好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

1.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广试点与全面落实

围绕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国有企业在 2019 年时已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但改革仍存在不平衡、落实不到 位的情况,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党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对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 年 6 月 30 日,《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通过审议并正式出台。

“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积极稳妥深化 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 与市场竞争、着力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着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八个着力”和 50 条意见,以 争取于二十大前基本完成、2022 年底前全面完成三年行动任务,分别实现国资监管体制、国有经济布局、国有企业 活力效率的三大目标。

1.4、国企改革新阶段展望

2023 年 1 月 31 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会议也提出,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将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继续谋划和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圆满收官,标志着我国国企改革即将迈向下一阶段。总体来看,国资国企改革将更强调结果而非手段,最 关键的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二十大精神与近期国企改革的政策 思路,有助于展望下一阶段国资国企改革方向。

2022 年 1 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提出,推进更多国有持股超过 50%的上市公司引进积极股东持股 5%以 上;将国有股权比例低于 50%,特别是低于三分之一的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重点,推动更多企业探索实 施差异化管控。2022 年 5 月 18 日,“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进一步提 出了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的重点,从优质资产注入、子公司分拆上市、盘活上市平台、优化上市平台布局、调 整优化股权结构等方面作出改革部署。

延续 2022 年相关会议对改革新重点的工作部署,2022 年 5 月 27 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 量工作方案》,对上市央企的资本运作作出方向指导,以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平台实现布局优化和功能发挥,提升上市 功能经营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该工作方案还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过程中发挥积极 作用。

2022 年 11 月 21 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 2022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 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上市央 企的公司质量提升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契合,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将成为央企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将是国企提升估 值、探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关键抓手。

2023 年 1 月 5 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针对部分央企存在的回报水平不优、盈利质量不高、市 场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会议确定了央企考核体系从“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相比于“两利四率”,“一利五率”突出了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要求,通过引入净资 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从根本上引导企业增强自生能力、积累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对央企形 成了一个更加严谨、更加科学、更加成熟的考核体系。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新阶段;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加快建设世界 一流企业的途径,增强核心功能则是对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强调。近一年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已经在上市 国企质量提升、国有资产盘活、国有资本布局、考核体系调整上做了充足的铺垫;多项政策均引导国企积极借助资本 市场,以资本运作推动国企改革有望成为重要趋势。

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整体梳理与展望

我们曾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专题研究之一——国企改革业务机会探讨》中提出,相比于一般国企,“两类公司”具 有更明显的组织管理市场化、主业产业聚集化、产业投资基金化、资本运作多元化四大特点。结合更充分的授权经营 管理模式,“两类公司”有更高能力贯彻深化改革意志,成为新阶段国企改革的先锋,并因更强的“管资本”能力, 将以积极的资本运作展现和释放控股上市平台的价值,加速国企价值重塑过程。

2.1“两类公司”格局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概念于 2013 年 11 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自 2014 年起,共有 21 家央企分三批参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工作,还有 2 家央企参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

2022 年 6 月 20 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宝武集团、国投集团、 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建材集团等 5 家企业因“功能定位准确、资本运作能力突出、布局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由 试点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 12 家企业继续深化试点;新兴际 华集团与南光集团则退出试点名单。2022 年 12 月 27 日,诚通控股、国新控股由国有资本运营试点转入持续深化改 革阶段。目前,“两类公司”一共形成 5 家转正国有资本投资公司、12 家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 家国有资本运营 公司的“5+12+2”格局。

2.2、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已是央企中坚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数量较少,但因其改革更为深入,组织管理市场化、主业产业聚集化、产业投资基金化、资本运作 多元化的特点突出,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也拥有着丰富的上市资源。在国资委体 系下,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数量(17 家)仅占所有央企集团(98 家)的 17.3%,转正的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更是仅占所有央企集团的 5.1%。

然而,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2021 年末,17 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总资产占 98 家央企集团总 资产的 38.9%,5 家转正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总资产占比则达到 21.2%。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也是央企集团中贡献盈利 的主力军,2021 年 17 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占央企集团的 25.8%、38.1%,5 家转正国有资本投 资公司的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占央企集团的 9.1%、19.3%。同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拥有丰富的上市资源,在 437 家A 股央企上市公司中,将近 1/3 由 17 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分别控股,超 10%由 5 家转正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分别控股。

2.2.1、组织管理市场化由成长性与盈利能力充分体现

与央企整体相比,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也拥有更优秀的成长性与盈利能力,是其组织管理市场化、经营活力有效释放的 体现。2016-2021 年期间,17 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从 4.9 万亿元增长到 9.2 万余元,复合增速达 13.5%, 高于同期央企整体的 9.2%;17 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利润总额也从 0.3 万亿元增长到 0.8 万余元,复合增速达 21.7%, 显著高于同期央企整体的 14.9%。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率 从 2016 年的 6.3%上升至 2021 年的 9.0%,而同期央企整体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从 5.3%上升至 6.8%。

2.2.2、主业产业聚集化下的新主业培育进行时

除了国投集团、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等综合企业外,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由产业集团转型而来。我们梳理发现, 绝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已逐步厘清自身的功能定位,通过剥离非主业、非优势板块,整合发展主业,聚焦国家重 点行业领域,推动主业产业聚集化,充分体现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肩负产业使命、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定位。 除了聚焦主业外,培育布局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也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发展的长期任务。

2007 年,国务院国资委先后确认并公布了各家央企的主业,此后除少数央企主业获批调整外,大部分央企主 业基本未变;2019 年 6 月发布的《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 年版)》将培育发展新主业的权限下放至国有 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并授权在适度范围内开展与主业紧密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业务或进行非主业投资。对比国有资 本投资公司原定的主业与 2021 年的营收结构,我们发现不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培育的新兴主业已经体现在其营收上; 宝武集团(资源环境业、智慧服务业)、中建材集团(新材料)布局的新兴主业营收更是排到了各业务收入的前三名。

2.2.3、产业投资基金化撬动更多资金参与产业发展

为了培育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加大对已有的新兴产业的投入,绝大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都已经采用了设立产业基 金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以期撬动更多资金参与产业发展。

2.2.4、资本运作多元化充分体现定位与优势

除了设立基金外,通过资产收购、股权投资、业务整合、引战混改等资本运作方式发挥投资引导和结构调整作用,也 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优势所在;我们梳理 17 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近年的资本运作动态,发现上述资本运作方式基 本均有所涉及,部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还尝试新的资本创新工具,体现出资本运作多元化的特点。

资产证券化率是衡量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本运作水平与借助资本市场程度的重要指标。我们用央企集团对控股上市子 公司的持股总(净)资产占集团总(净)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其资产证券化率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原则上仅将达到控 股程度的上市平台列入测算范围,且证券化资产以集团持股比例对应的资产计、而非以上市平台整体资产计。因此, 得出的资产证券化率存在绝对值略偏低的可能,我们更关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间的资产证券化率的相对差异。此外, 我们也测算了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两家退出试点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资产证券化率,供对比参考。

整体来看,17 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平均拥有 10 个境内外上市平台,总资产口径与净资产口径的资产证券化率分别达 44.0%、46.1%。5 家转正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上市平台数量均值、资产证券化率均值高于 12 家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 司,更显著高于退出试点的 2 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由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更多聚焦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与运营效率的提升,诚通控股、国新控股对上市平台的投资以 财务性持股为主,控股上市平台较少、对应的资产证券化率也较低;但据不完全统计,二者所参股的上市平台均达到 四十余家,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3、对“两类公司”的思考与展望

从改革发展成果来看,“两类公司”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确实发挥 了更积极的作用。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各国企在“管资本”体制搭建、调结构、提效率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 结合国务院国资委 2022 年 7 月指出的“未来央企将划分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产业集团三类”, 新阶段的国企改革中或将推动部分央企参照宝武集团、中建材集团的发展路径,明确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从产业集团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而目前 12 家“继续深化试点”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通过进一步实施综合性 改革与更大力度的借助资本市场,逐步探索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发展模式后,有望得以转正。

三、转正的国有资本投资重点企业分析

3.1、国投集团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投集团”)成立于 1995 年,是中央企业中唯一的投资控股公司,由国务院国资委 履行出资人职责。2014 年 7 月,国投集团被确定为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2022 年 6 月正式转为国有资本 投资公司。

2022 年 7 月 17 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 2021 年度和 2019-2021 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国投集团 2021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全部获得满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国资委管控目标范围内,压减治亏成效显著,获得经 营效益、三年改革行动、科技创新、能源保供、央企业务协同等 6 方面奖励加分事项,经营业绩考核得分创历史最高 水平,年度及任期考核均再获 A 级,同时被评选为任期“业绩优秀企业”。国投集团成为连续 18 年获得 A 级,成为 8 家连续 18 年获得 A 级的中央企业之一。 自 2016 年以来,国投集团的总资产、净资产稳步提升,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总资产与净资产分别从 2016 年的 4671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 6 月末的 8219 亿元,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从 2016 年的 71%微降至 68%。

国投集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近年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保持上升趋势,多项效益指标优异。2021 年国投集团 的经营业绩创历史最高水平,净利润达 425 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 341 亿元,首次进入央企前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率达 137.48%。国投集团成立以来,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作 用,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经过不断的创新探索和结构调整,国投集团提出六大战略,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形成 了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及服务业三大板块,各板块下设专业化子公司。

国投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国 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2021 年以来,国投集团在三大板块上展开多项投资运作,推动 基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专注细分领域,金融及服务业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为发挥基金引导作用,国投集团建立了直接投资与基金投资“双轮联动”机制,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截至 2021 年底,国投集团管理基金 46 只,其中共有国家级产业引导基金 10 只,规模 1587 亿元,另外旗下拥有国投创益、国 投创新、国投创业、国投创合、国投聚力等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基金 36 支,上述 46 只基金合计总规模约 2011 亿 元。这些基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医药医疗等 领域,累计投资 700 多个项目,投资了一批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企业;其中,投向“卡脖子” 技术的项目 85 个、实现进口替代的专精特新技术的项目 93 个,在科创板上市企业 83 家。

截至 2022 年末,国投集团已拥有 10 个境内外上市平台,但根据我们的测算,国投集团总资产与净资产口径的资产 证券化率分别为 32.2%、29.9%,不仅显著低于转正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均值,也低于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均值。国 投集团已上市资产主要集中在代表基础产业板块电力业务的国投电力、代表金融与服务业板块的国投资本;战略性新 兴产业与基础产业的矿业、交通等更多板块的资产有待证券化。

3.2、宝武集团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宝武集团”)前身为上海宝山钢铁总厂,1992 年 3 月经批准以宝山钢铁(集团)公 司为核心企业组建设立企业集团。宝武集团作为中央直属国有独资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是其实际 控制人。2016 年 7 月,宝钢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同年,宝钢集团吸收合并武钢集团,重组为 宝武集团;此后伴随着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宝武集团多次实施战略重组,先后吸收合并或控制了马钢集团、太钢 集团、重庆钢铁、昆钢集团等,2021 年粗钢产量达到 11994 万吨。2020 年,中国宝武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中央企业 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022 年 6 月,宝武集团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标志着基本完成从产业集团向国有资 本投资公司的成功转型。

宝武集团近年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以可观增速提升,盈利能力也有了明显改善。2021 年宝武集团的经营业绩创历史 最高水平,营业总收入达 9723 亿元,净利润达 472 亿元。宝武集团的业务板块划分基于其“一基五元”战略业务布局,即构建以绿色精品智慧的钢铁制造业为基础,新材料产 业、智慧服务业、资源环境业、产业园区业、产业金融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一基五元”格局。

钢铁制造业是宝武集团资产密集沉淀的领域,是宝武集团承担国家产业责任的主要载体,2021 年占主营收入的 60%, 2016-2021 年复合增速达 16%;资源环境业、智慧服务业分别占主营收入的 20%、15%,新材料产业占主营收入的 3%。纵向来看,智慧服务业、资源环境业、新材料产业是宝武集团营收提升最快的板块,复合增速分别达 101%、 51%、21%,充分体现宝武集团转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链布局,坚持以钢铁为主、相关产业 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利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平台,宝武集团围绕主责主业开展一系列资本运作。兼并重组是宝武集团履行产业责任、承担 产业使命,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宝武集团先后吸收合并了马钢集团、太原钢铁、重庆钢铁等 企业;2021 年旗下八钢公司还顺利实现对新疆地区两家民营钢企的并购,打破兼并重组局限于国有钢企之间的僵局。

开展专业化整合是宝武集团实施从联合到整合再到融合、发挥规模效益和协同效益、支撑产业发展、加快实现战略发 展目标的必然选择。2017 年宝武集团重组后于首轮战略规划中提出“一基五元”产业协同发展,并按照“一企一业、 一业一企”的专业化整合原则,要求各一级子公司以战略为牵引,通过“专业化整合、平台化运营、生态化协同、市 场化发展”,成为各自细分行业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龙头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宝钢集团大力推进 重钢集团、昆钢公司、太钢集团多元业务专业化整合,成立 22 个整合项目组,累计实施1227项整合任务和 105 个 协同效益项目,产生协同效益 12.68 亿元。通过专业化、区域化、平台化公司建设,钢铁平台公司跨基地整合融合成 效显著,2021 年太钢集团、马钢集团经营利润首次过百亿;八一钢铁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宝武集团积极推进新材料业、智慧服务业、资源环境业等优质资产及产业金融业细分板块混改上市,举办混改项目专 场推介会暨全面金融服务签约,专项推荐拟混项目,优先引入有协同效应的产业投资人和战略投资者。推进一级子公 司实施混改或分类业务混改,成熟一家推进一家。

如欧冶云商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员工持股试点企 业,在 2017 年和 2019 年先后实施了两轮增资扩股,募集资金超过 30 亿元,引入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商资本, 并完成了核心员工持股,已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进行上市申报并于 2022 年 11 月 4 日过会;宝武特冶根据钛金 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引入非公资本实施混改,成立特冶钛金;宝武碳业聚焦做大做强碳基新材料业务,提升专业化 经营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引入五家战略投资者实施混改;宝钢金属对轻量化业务宝玛克实施混改,通过增资扩股引入 战略投资者。

3.3、招商局集团

招商局集团的前身为轮船招商总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创立于 1872 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拥有招商 局集团和招商银行两个世界 500 强公司。招商局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位于香港,是在香港 成立运营最早的中资企业之一。2016 年 7 月,招商局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2022 年 6 月,招商 局集团由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2021 年,招商局集团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 9292 亿元、同比增长 14.2%, 利润总额 2122 亿元、同比增长 21.2%,净利润 1695 亿元、同比增长 23.7%,截至 2021 年底总资产 11.5 万亿元, 其中资产总额和净利润蝉联央企第一(招商银行合并口径下)。招商局集团成为连续 18 年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 A 级的央企和连续六个任期“业绩优秀企业”。 在权益法招商银行口径下,招商局集团的总资产、净资产同样稳步提升,从 2016 年的 10157 亿元、4446 亿元,分 别增长至 2022 年 6 月末的 25863 亿元、9853 亿元,资产负债率略有提升;营收与净利润也从 2016 年的 2138 亿 元、421 亿元分别提升至 2021 年的 4952 亿元、820 亿元,盈利能力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招商局集团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三大板 块,近年来还向大健康、检测等新产业布局。从业务营收来看,2016 年以来招商局集团交通物流板块的港口、物流以 及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增速较快,复合增速分别达 38%、20%、21%。

自 2015 年招商局与中外运长航实施战略重组以来,招商局集团一直致力于推动物流、航运等交通物流板块的整合。 其中,物流板块率先完成整合,招商物流 2017 年并入中国外运;2021 年 10 月,随着招商轮船收购中外运集运 100% 股权、得以注入优质集装箱运输资产,及长航集团正式接管招商南油、提高运作效率,物流板块存续企业主业整合与 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完成。港口板块上,2021 年 2 月辽宁港口成功挂牌,优化了辽港集团资本结构,开创了国内港口 行业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先河。招商局集团也着力于在资本层面加强央地联动结合,在更广范围促进资源优化配 置;2022 年 5 月,招商局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以 10 亿元资金参与厦门象屿的定增,在商品经营业务、供应链服 务、港区物流业务、智慧物流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和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

在综合金融板块上,招商局集团推进多元战略布、坚持金融专业管理,2021 年 12 月 31 日申设金控获得人民银行受 理,并于 2022 年 9 月 2 日获批金控牌照,标志着第一家央企金控的诞生。此外,2021 年招商创投与招商证券、中国 外运和招商蛇口分别设立了 3 只生态子基金,全年完成生态子基金投资项目立项 12 个,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板块上,招商局集团推动上市平台注入优质资产。2022 年 12 月 16 日,招商蛇口发布定增预 案,拟购买资产包括深圳南油 24%股权、招商实业 2.89%股权,以强化优质项目储备,并引入战投加大协同空间。

3.4、华润集团

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华润集团”)的前身是于 1938 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1948 年联和进出口公司改组更名 为华润公司。1952 年隶属关系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转为中央贸易部(现商务部)。1983 年改组成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9 年 12 月,与外经贸部脱钩,列为中央管理。2003 年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 企业。2017 年 12 月,华润集团改制成为国务院国资委 100%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三位一体”(中国华润 有限公司、华润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运作模式,三家公司董事会成员保持一致,统一了总部平台 公司的治理架构。 2018 年 12 月,华润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2022 年 6 月,华润集团由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 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2021 年华润集团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业务布局,发力研发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风险防范,服务国家战略,落 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监督治理效能,获国务院国资委 2021 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A 级企业;自国 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经营业绩考核以来,华润集团第 16 次获得年度考核 A 级。在 2022 年《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 500 强排名中,华润集团位列第 70 位。 自 2016 年以来,华润集团在保持资产负债率稳定的同时实现总资产、净资产稳步上升,2021 年总资产突破 2 万亿, 2022 年总资产规模突破 2.3 万亿元人民币,较 2021 年增长 16.6%。

2000 年以来,经过两次“再造华润”,华润集团奠定了目前的业务格局和经营规模,将主营业务重组为大消费、综合 能源、城市建设运营、大健康、产业金融、科技及新兴产业 6 大业务板块。华润集团将科技及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动力,加快新能源、医药医疗、数字科技、专业共享服务业务布局;围绕大 小非、大健康、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设立一批产业基金;退出煤炭和纺织业务,严控火电领域的投资,积极开展“两 非”处置工作。目前,除了产业金融板块没有企业上市外,其余板块均有相关上市平台。

华润集团长期致力于开展资本运作和专业化整合,自 1992 年华润创业在香港上市以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积 极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了具有华润特色的市值管理体系,不断释放整体价值。截至 2022 年初, 华润集团通过 IPO 或借壳上市累计融资 622 亿港元,通过上市后配售、供股等再融资方式累计获取资金 709 亿港元, 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

股权融资方面,华润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加速推动转型创新发展,重点推动科技与创新产业的规模提升 及业绩改善,优化资产配置、培育新兴业务,通过把握政策和市场机遇,先后于 2020 年和 2021 年推动华润微和华 润材料 IPO,使集团科技与新兴产业板块资产证券化率大幅提升至 86.3%。2021 年 4 月,华润微把握半导体行业上 行周期窗口,定向增发成功募资 50 亿元。2021 年 5 月,华润维麟下属 Oatly 成功在美国上市交易,筹集资金 11 亿 美元,成为燕麦奶第一股。

债权融资方面,华润集团把握 2020-2021 年货币宽松期,通过加大境外提款、争取境内低息贷款、发行超短融、内部 资金统筹等举措,累计开展债权融资 2140 亿,推动集团整体融资成本同比下降 40bps 至 3.5%,连续两年显著下降。 投资并购方面,2021 年以来,华润医药完成了对博雅生物的控股收购,正式进入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在血液制品领 域的突破性布局;华润环保增资入股内蒙环投,进入环保智慧监测、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业务。华润化学材料的高端 尼龙材料项目获得通过并进入实施阶段;华润数科正式成立,聚焦政企数字化服务等“3+1”主营业务方向。华润资 产加快对渝康的投后整合,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回报水平;华润资本产业基金投资有序推进,润创新能源基金首 批风电项目成功实现市场化退出,实现溢价率超过 2 倍。

3.5、中建材集团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 商,前身为 1981 年组建的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2016 年,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与中国中材集团合并重组为中建材集 团,作为中央直属国有独资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2018 年 12 月,中建材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 资公司改革试点;2022 年 6 月,中建材集团由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截至 2021 年底,中建材集团总资产 6522 亿元,净资产 2113 亿元,员工人数达 20.7 万人,近年来资产负债率稳步 下降,2021 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 114.3%。

中建材集团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在中国建筑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拥有最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 3.8 万名科技 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26 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有效专利 1.76 万项,55 个国家、行业质检中心和行业最权威检验 认证机构,1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 个国家标委会,7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 项中国工 业大奖。中建材集团也是一家国际化公司,是中国建材行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水泥玻璃工 程国际市场占有率达 65%,在德国、印度、蒙古国及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布局。中建材集团近年来形成了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技术与服务三大板块。在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后,中建材集 团按照“4335”指导原则,加快推进管企业向管资本、建筑材料向综合材料、本土市场向全球布局“三大转变”,持 续增强集团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 团。

中建材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以来,频繁整合旗下上市公司资产,以定增、发行可转债等方式配套 募集资金,并设立市场化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转。 2021 年 7 月,洛阳玻璃 20 亿元定增落地,光伏产业布局进一步深化。2021 年 9 月,中建材集团将旗下主要水泥资 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天山水泥中,完成 981 亿元 A 股史上交易规模最大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打造出全球业务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整、全国性布局的水泥上市公司,并开启了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深度整合。

2021 年 10 月,中材 国际作为主体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整合集团矿山工程与采矿服务资产,推动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的价值重塑和 布局优化,成为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规模最大的 A 股公司,进一步巩固了水泥工程全球第一的地位。同年,北新建材加 速防水业务整合,形成覆盖全国的 15 个防水材料生产基地。2022 年 5 月,凯盛科技拟收购控股股东的电子玻璃基材 资产,推动新型显示业务向上游产业链拓展。2023 年 1 月,中材科技与中材叶片、中国复材、中国巨石签署《合作 备忘录》,由中材叶片增发股份收购中复连众股权,以实现叶片资产强强整合,优化叶片竞争格局。

四、试点的国有资本投资重点企业分析

4.1、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农粮行业领军者,全球布局、全 产业链的国际化大粮商。2014 年 7 月,中粮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2016 年,中粮集团在“十三 五”规划基础上,全面展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推动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中粮集团 在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化公司发展等关键环节深入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提升 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中粮集团不断完善农粮主业资产布局,持续提升大宗农产品经营能力,促进农产品采购、储存、加工、运输和贸易环 节上下游协同一体,以市场化的方式高效保障粮油供应。截至 2022 年 6 月末,中粮集团资产总额达 7579 亿元,净 资产 2152 亿元,资产负债率近年处于稳定区间。

中粮集团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创新市场化体制机制,形成以核心产品为主线的多个专业化公司,并根据 各专业化公司发展阶段特点和经营实际,科学进行指标组合设计,对专业化公司提出差异化考核要求,真正做到“一 企一策”;中粮集团还对处于粮油糖棉肉乳核心主业的专业化公司在资源投入上予以倾斜,明确年度投资计划中核心 主业投资占比不低于 50%。我们根据各专业化公司的性质,将中粮集团的版块细分为粮油糖棉、食品饮料、金融、地 产开发四大板块。

中粮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来,着力引入社会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本 做强做优做大。中粮集团官网显示,中粮集团所属的专业化公司中,已有 12 家完成混改或实现股权多元化累计引入 30 余家外部投资人、约 330 亿元外部资本。 2014 年,中粮家佳康作为中粮集团内部试点企业和改革先锋,引入 KKR、霸菱、博裕、厚朴等全球领先产业基金后, 利用其全球网络资源,组织国内外行业专家对企业生猪养殖环节进行全方位诊断,带来养殖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2016 年,中粮家佳康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

中粮集团还加强央企间协同,有效统筹央企资源。2022 年 1 月,中粮集团与中储粮集团开展股权合作,组建由中粮 集团控股的油脂油料加工合资公司;2022 年 9 月,合资公司中企联合油脂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标志着中粮与中储粮 在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产业链协同方面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23 年 1 月,中企联合油脂有限公司开业运 营,将在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此外,中粮集团也积极探索新的资本运作手段。2021 年 3 月,中粮集团成功发行 20 亿全国首批、央企首单“乡村振 兴”票据,票面利率 3.25%,为 2021 年以来同期限、同评级发行人发行利率最低,也达到首批“乡村振兴”票据发 行成本最低水平;中粮集团通过市场化手段对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粮食主产区、为农民增收发挥直接作用。

4.2、国家能源集团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于 2017 年 11 月 28 日正式挂牌成立,是集央企联合重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国有企业公司治 理示范企业“四个试点”于一身的中央企业,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产业分布在全国 31 个 省区市以及美国、加拿大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 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按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煤电化运全产业链一体化的运营优势,2021 年资产总额 18976 亿元,营业总 收入 6908 亿元,净利润 618 亿元,煤炭产量 5.7 亿吨,发电装机容量 2.71 亿千瓦,发电量 11032 亿千瓦时,供热 量 4.64 亿吉焦,火电总装机量 1.94 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 1869 万千瓦,风电总装机量 4999 万千瓦,新能源装机 容量 5859 万千瓦;多项经营指标保持稳中有升。国家能源集团获评 2021 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A 级、 2019-2021 年任期考核 A 级。2022 年在世界 500 强排名第 85 位,较 2021 年上升 16 位。

国家能源集团持续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目前已形成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科技环保、金融六大业务 板块。国家能源集团修订完善权责手册和管理事项清单,明晰权责界面,近两年授权放权事项较总部改革前下放超过 30%;平稳完成常规能源整合平台重组、23 家省公司电力改革、18 家同质化企业重组,整合融合全面完成,产业链 协同优势充分发挥,具有国能特色的“战略+运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管控模式基本形成。

国家能源集团积极稳妥加强资本运作,持续做强做优上市公司。2018 年以来,国电电力成为国家能源集团常规能源 发电业务整合平台,接管吸收集团所属 1566 万千瓦火电资产,逐步转出低收益乃至亏损的煤电或煤化工资产,收购 水电及中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优质资产,加大清洁能源资产投资力度,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为国电电力建设具有全 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电力上市公司奠定坚实基础。 2020 年 11 月,国家能源集团将湖北公司整体注入上市平台长源电力,解决两家公司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大幅提升 长源电力装机规模及盈利能力。

4.3、中远海运集团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团”)由原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原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于 2016 年重组而成,总部设在上海,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截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中国远洋海运集 团经营船队综合运力 11384 万载重吨/1403 艘,排名世界第一。2018 年 12 月,中远海运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 公司试点企业。

中远海运集团完善的全球化服务筑就了网络服务优势与品牌优势。航运、码头、物流、航运金融、修造船等上下游产 业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中远海运集团在全球投资码头 57 个,集装箱码头 50 个,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 力 1.32 亿 TEU,居世界第一;全球船舶燃料销量超过 2830 万吨,居世界第一;集装箱租赁业务保有量规模达 391 万 TEU,居世界第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接单规模以及船舶代理业务也稳居世界前列。2022 年中远海运集团位列《财 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第 127 位。 自合并重组以来,中远海运集团在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的同时实现总资产、净资产整体上升,2022 年上半年总资产 突破 1 万亿,净资产达 4461 亿元。

2016 年以来,中远海运集团持续推进中远集团与中国海运的整合,促成上下游产业协同合作,构建全球最为完整的 航运产业链。近两年来,中远海运集团聚焦于股权梳理整理、开展混改项目,持续推进国企改革。 2020 年,中远海发向国企混改基金转让子公司中远海运租赁 35.22%股权,中远海运租赁也同时在上海产交所挂牌增 资扩股,以支持航运租赁业务发展,改善资本结构。 2021 年,中远海运集团对内部合资企业股权情况进行梳理,同时开展无合资必要的内部合资企业股权梳理整合工作, 审批股权协议转让项目 18 项。同年,中远海运物流混改项目工作也步入正轨,有序推进物流业务平台搭建、股权划 转、增资方案设计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工作,股权划转工作已基本完成。

4.4、五矿集团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五矿集团”)由原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两个世界 500 强企业自 2015 年起战略重组而成, 是中国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属矿业企业集团,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商。五矿集团是由中央直接 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位于北京,2016 年 7 月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合并为五矿集团以来,五矿集团的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均显著改善,2021 年资产总额突破 1 万亿元,营业总收入、净利润持续增长并于 2021 年分别达 8502 亿元、155 亿元。五矿集团 2022 年世界 500 强排名 第 58 位,较上年度上升 7 位;连续第 16 年入围,排名再创历史新高。

五矿集团高度重视新能源材料发展,近年围绕新一代动力电池材料与技术,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 有序扩张,依托资本运营运作实现资产与资本的大循环、大互动。 长远锂科是五矿集团旗下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的高新企业,自 2018 年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来,从完善公司治理,到 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2021 年 8 月,长远锂科科创板上市,实现超额募集 27.25 亿元, 为中国五矿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2021 年 4 月,华北铝业电池箔项目成功引入宁德时代等行业领先战略投资者,其“高性能磷酸铁锂混合动力电芯用 1070 合金电池箔项目”获评 2021 年度中国铝箔创新奖,已成功应用于包括新型混合动力电芯、刀片电池等多种高集 流体电池芯组。五矿盐湖攻克“盐湖原卤高效提锂技术”,将原来 2 年的生产周期缩短到 20 天,采出锂资源综合收 率大幅提升,碳酸锂产量位列国内第二。

五矿集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 3 家以金融为主业的央企之一,还逐步打造出富有特色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五矿 资本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动力指引,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五矿集团“产业+金融”共同发力。五矿 国际大力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两年内共完成 15 笔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共计 3.4 亿元,成为悉尼中行跨过亿 元门槛的人民币跨境交易企业。五矿创投作为负责具体投资运作的集团科创基金,已完成对首批 10 个项目的投资决 策和首期出资;所属元鼎基金投资企业芳源股份 2021 年成功在科创板上市。2021 年 7 月,五矿地产在境外成功发行 绿色概念 5 年期 3 亿美元可持续债券,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境外首笔可持续债券,发行成本创历年债券最低。

4.5、通用技术集团

2016 年以来,通用技术集团在保持资产负债率稳定的同时,资产规模随业务规模逐年增长,总资产规模从 2016 年的 1450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2480 亿元。但受电子产品分销业务大幅下滑的拖累,2021 年通用技术集团的营业收入 同比下降 12%至 1721 亿元。同时,由于环球医疗对融资租赁资产计提的坏账准备较高,中轻公司、邮电器材等贸易 业务对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较高,以及沈阳机床的商誉减值较高,导致通用技术集团近年资产减值损失维持较高水平, 盈利能力较弱;2021 年通用技术集团资产减值损失达 42.9 亿元,其中对沈阳机床计提 24.7 亿元商誉减值,净利润 仅 0.4 亿元。

2007 至 2021 年间,通用技术集团通过重组并购收购了多家央企、地方国企资产,集团旗下业态较多;近年来,通用 技术集团聚焦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医药医疗健康、贸易与工程服务三大主业,持续优化布局结构,先后组建了机床 装备、资本、高新材料、贸易、工程服务 5 个产业子集团。 此外,根据国资委对央企主业的整合和安排,通用技术集团主营业务中不再包含房地产业务,房地产板块已于 2019 年 9 月与万科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后,通用技术集团对地产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至 40%。

2021 年 5 月,通用技术集团与天津市进行战略合作,将机床装备制造板块的总部落户天津,与天津市共同出资组建 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有限公司。2022 年 8 月,通用技术集团与天津市签订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混改协议,通用 技术机床公司同时正式在天津揭牌成立。 2022 年 10 月,通用技术集团完成对上市平台*ST 沈机的 15 亿元定增,以避免其因净资产继续为负值而被终止上市。 2023 年 1 月,通用技术集团与中国电建开展医疗资源专业化整合。中国电建所属电建医疗正式交由通用技术集团所 属国中康健进行专业化运营。改革完成后,通用技术集团将拥有医疗机构 343 家,管理床位数约 4.8 万张,全国性网 络布局进一步完善。

4.6、中交集团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交集团”)于 2005 年由中港集团与路桥集团新设合并而成,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 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装备制造、城市综合开发等,为 客户提供投资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一揽子解决方案和综合一体化服务。2016 年 7 月,中交集团被 选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唯一一家基础设施领域企业。目前,中交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世界 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公司、世界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 的高速公路投资商。作为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交集团在大交通、大城市领域具有全产业链布局。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唯一的建筑类央企,中交集团立足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定位,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实业经营+资本运作”的双轮共进格局。 2018 年,中交集团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资本投资试点改革的总体要求,确定中国城乡为国有资本投资改革试 点示范单位,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投资、金融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并实施重组。2019 年,中国城乡通 过收购老股以及认购增发新股两阶段交易,取得北京碧水源控制权,并于 2021 年底完成定增交易。2021 年,中交集 团围绕主责主业并购整合优质企业 15 家,混改实现多点开花。

2021 年 8 月,中交集团发起成立中交资本,通过产业金融、资本运作两大业务单元,构建专业化、体系化服务交通 产业发展的能力,在引战、混改、风投、并购、推进资产证券化等方向有所作为,并聚焦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资 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2021 年 10 月,中交资本发起设立“交通强国基金”,联合相关央企、地方 国企、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民营资本、各类金融机构等主体参与,搭建创新产业基金平台,完善国资产业基金谱系。 2022 年 5 月,中交资本发起设立成立中交保理,成为建筑央企注册资本最大的商业保理公司;成立仅 2 月余后,成 功上线“中交 E 信”、资产证券化等多个业务模块,发放融资贷款 200 笔,金额达 5.5 亿。

4.7、保利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保利集团”)前身为 1984 年成立的保利科技有限公司。1993 年,在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的 基础上,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了中国保利集团公司。2003 年,保利集团成为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大 型中央企业。2016 年 7 月,保利集团被选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保利集团近年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从 2016 年的 6648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上半年的 17821 亿元,资产负债率略有 上升。保利集团 2021 年营业收入达 4451 亿元,2022 年排名世界 500 强第 181 名。

保利集团立足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功能定位,推动国家战略落实,积极参与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资源整合,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业务体系,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有效运作模式。 保利集团先后完成了中轻集团、工艺集团、中丝集团、华信邮电和上海诺基亚贝尔等央企的重组整合,开展中航地产、 广东长大等市场化兼并收购。通过重组整合、结构调整,扩大了集团经营规模,世界 500 强排名不断前移;增强了协 同效应,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保利集团因企施策,加快推进对重组企业的管理融合、文化融合和体制机制融合; 帮助工艺、中丝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中轻、华信邮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8、航空工业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工业集团”)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主体,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前身始 建于 1951 年 4 月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2008 年 11 月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2017 年 12 月航空工业集团由全民所有制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2018 年 12 月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航空工业集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方针,推动自主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军用航空、民用航空及防务综合 业务,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2021 年,航空工业集团资产总额 12383 亿元,营业总收入 5190 亿元,净利润 169 亿 元,经济增加值 114 亿元;2016 年以来,盈利能力总体改善。航空工业集团连续 14 年进入《财富》杂志世界 500 强 榜单,2021 年排名第 144 位,位列航空航天与防务行业前列。

航空工业集团设有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 链与军贸、专用装备、汽车零部件、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等产业,可划分为工业制造、现代服务业、军用航空 及防务、民用航空四大板块,各板块均有多家上市公司。航空工业集团主营业务板块涉及军用航空业务,根据国家相关保密法律法规,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结构不便披露; 公开信息仅有航空工业集团 2015 年、2018 年的主营业务构成。截至 2018 年,航空工业集团的营收主要来自工业制 造、现代服务业、军用航空及防务,占总营收之比分别为 36%、30%、26%。

航空工业集团是目前军工集团中资产证券化率最高的集团、也是其中唯一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近 10 年来,航空 工业集团通过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为航空主业发展提供资金约 1400 亿元,有效保障科研生产任务,探索出 一条产融结合助力装备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航空工业集团积极推动各项资本运作项目,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直升机、运输机、战斗机等核心航空 装备资产整体上市。自 2015 年以来,航空工业集团下属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中航高科、宝胜股份等上市公司均进 行了资产重组,上市公司经营效益改善。2022 年 6 月,中航无人机科创板上市,募资近 44 亿元。航空工业集团还积 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混改,截止 2022 年上半年,已实施混改的企业已近 30 家,混改企业累计融资达 190 亿元, 一批企业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法人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航空工业集团积极推动“两非”剥离工作,通过设立“航新资产”与“结构调整基金”两个平台,创新方式方法对集 团内的“两非”企业进行高效高质剥离。实现了西工集团、太航科技、能科公司、中航资源等 47 户企业快速达到国 资委剥离标准的要求,2021 年完成 138 户“两非”企业的剥离处置工作,剥离比例达 80.7%,收回资金 600 亿元; 盘活存量股权,回笼现金流超过 80 亿元。 此外,航空工业集团加速央地协同。2021 年,航空工业集团先后与 1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 个地市进行战略 对接和业务沟通;与 4 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江西省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推进航空工业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发展;在 20 个省、3 个自治区、3 个直辖市开展产业投资。

4.9、国家电投集团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成立于 2015 年 7 月, 由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重组组建。国家电投集团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是全球最大 的光伏发电企业,2022 年在世界 500 强企业中位列 260 位,业务范围覆盖 46 个国家和地区。2018 年 12 月,国家 电投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

国家电投集团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优化公司治理与集团管控,提升资本运作能力。2018 年 9 月,国家 电投集团成立国家电投基金,作为其基金业务管理平台、创新孵化投资平台,以基金联动社会资本直接投资的方式, 带动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强链补链”。 自成立以来,国家电投基金围绕集团产业发展需要,定制化打造系列基金产品,在金融业务创新领域勇于探索、强化 资本运作,加速推动集团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光伏基础设施类 REITs 产品;成功助力吉电股 份发行全国首单风电+光伏绿色碳中和基础设施类 REITs 产品。成立 4 年内,国家电投基金累计管理基金规模已超过 1000 亿元,基金控制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 12GW,管理资产规模超过 1200 亿元,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排名进入前 50 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ailuge.com/tzlc/7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