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找财路!
CAILUGE.COM

磁性元件行业研究报告,磁性元件下游多应用场景带来新机遇

(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陈海进,陈蓉芳)

1.磁性元件:电子电气设备核心元件

磁性元件是保障电子设备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元器件。磁性元件是指以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原理,由磁芯、导线、基座等组件构成,实现电能和磁能相 互转换的电子元器件,是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领域的重要分支。按用途磁性元件 主要可分为电子变压器与电感,电子变压器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变换 或把电能从一个电路传递到另一个电路的静止电磁装置,将输入的高电压转化为 低电压,而电感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储能元件,主要起筛选信号、过滤 噪声、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功能。

1.1.电子变压器

电子变压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子变压器主要构件为初级线 圈、次级线圈与铁芯。当初级线圈通交流电时,铁芯便产生交流磁通,使初级线圈 与次级线圈发生电磁联系。当次级线圈侧开路时,两端电压与两端绕组匝数成正 比,若次级线圈绕组匝数大于初级线圈,则实现升压,反之则实现降压。电子变压 器能够实现电源设备中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变换、整流,除此之外电路的隔离、 匹配及阻抗变换等方面绝大多数也是通过变压器来实现的,因此,随着各类电力 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子变压器行业将在其下游新能源、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推 动下实现快速发展。

全球电子变压器制造商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与日本,主要企业包 括 TDK、台达、可立克、京泉华等。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的数据,中国大 陆企业全球市占率约为 47%,中国台湾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约占 18%,日本企业约 占 14%。国内市场方面,根据中研普华的数据,2020 年我国电子变压器供给规 模达 812.3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1124.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7%。

磁性元件行业研究报告,磁性元件下游多应用场景带来新机遇 1

1.2.电感

电感是电路三大基础元器件之一,以磁场能的形式储存电能量。电感一般由 骨架、绕组、屏蔽罩、封装材料、磁芯等组成。当电感绕组通上交流电时,自身电 流变化会引起自身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感应电动势,即自感效应。根据楞 次定律,自感所产生的电流会阻碍流过的电流产生变化:当电流变大时,产生的 感应电流与原电流方向相反,电感电流减小;当电流变小时,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原电流方向相同,电感电流变大。根据功能不同,电感能划分为用于电压转换的 功率电感、用于滤除噪声的去耦电感以及主要运用于射频电路的高频电感,广泛 应用于电力、电子工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新能源、电声器件、通信设备、消费电 子、汽车电子等。

随着全球电子产业飞速发展,作为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电感器件迎来新发展 机遇。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预计,2021 年全球电感市场规模约为 53 亿美元, 未来几年年均增幅将保持在 7.5%左右,到 2026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76 亿美 元左右。国内市场方面,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21 年国内电感市场规模约 为 129 亿元,若以 10%的增速测算,到 2026 年我国电感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 亿 元。从竞争格局上看,以村田、TDK 等为代表的的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 方面,本土企业顺络电子较为突出。

2.磁性元件上游:与大宗产品密切相关

磁性元件原材料主要涉及磁性材料制造业、辅材制造业、线材制造业与绝缘 材料制造业。根据格利尔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原材料中成本占比较大的主要 是漆包线和磁材,其余原材料包括焊锡、导线、骨架等。

磁性元件行业研究报告,磁性元件下游多应用场景带来新机遇 2

2.1.电磁线:漆包线

漆包线是指用绝缘漆作为绝缘涂层、用于绕制电磁线圈的金属导线,也称电 磁线。漆包线主要应用于电子和电器产品中,通过绕制线圈,产生电磁效应,利用 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与磁能转换、动作控制和信号传输目的。漆包线市场成熟,竞争颇为充分。目前我国漆包线生产企业众多,生产水平 层次不齐。除几家较大规模的企业外,其余企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使得电磁 线行业竞争比较充分。业内各企业生产的同类别通用产品在物理化学性能上差异 较小,因而规模化差异是影响各企业竞争力差异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漆包线企 业有露笑科技、精达股份、长城科技等。

漆包线价格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漆包线原材料以铜为主,定价模式基本 为“铜价+加工费”,漆包线厂商通过加工费获取毛利,故漆包线价格受上游铜价 波动影响较大。受新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自 2020 年 3 月以来,原料铜价格的 大幅增长带动漆包线价格水涨船高。2021 年铜价继续保持在高位,2022 年 4 月 至 7 月间铜价呈现下降态势,随后又开始了震荡上行。预计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 趋近尾声,全球范围内铜矿产能新增陆续下滑,铜价将迎来反弹。

2.2.磁性材料:软磁

磁性材料是应用广泛、品种繁多的重要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是指元素铁、钴、 镍等及其合金等组成的能够产生磁性的物质。按照性质划分可分为永磁材料和软 磁材料。其中永磁材料是指在外加磁场中能被磁化,离开外加磁场后仍能保持磁 性的一类材料,主要运用于传统汽车 EPS、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等领 域。软磁材料则是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 其主要功能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广泛用于各种电能变换设备中,也 是变压器、电感等磁性元件的主要磁性材料。

软磁材料可分为金属软磁–铁氧体软磁–非晶与纳米晶软磁–金属磁粉芯四大 类。软磁材料的性能常因应用而异,但通常希望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与磁导率 要高,矫顽力和损耗要低。金属软磁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高于其他种类软磁材 料,但在电阻率方面存在劣势。非晶、纳米晶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能够做到与 金属软磁材料坡莫合金相差不大,但矫顽力要小得多。整体而言,纳米晶合金的 综合性能最好,且不存在非晶态合金老化的问题,故有望逐渐替代传统软磁材料 在未来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亚太地区在全球磁性材料行业中处于中心地位。我国是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 国,产量占全球的 60%以上,其次是日本、韩国、印度和越南等国。根据中国电 子元件行业协会磁性材料与器件分会预计,我国 2021 年软磁材料产量约为 36.1 万吨,其中软磁铁氧体产量约 22.4 万吨。软磁铁氧体行业:当前我国软磁铁氧体行业公司超过 200 家,合计产能超过 30 万吨,但绝大部分厂商年产多集中在 500-1000 吨之间。上述企业集中于中低 档产品进行价格竞争,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上都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国内主要 厂商仍然以 TDK 生产的产品牌号作为对标标准,行业内重大的产品创新仍由 TDK 等国外公司主导。整体看,我国软磁铁氧体行业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

非晶/纳米晶行业:目前全球涉及非晶/纳米晶软磁行业的公司主要为日立金属、 云路股份与安泰科技。非晶材料方面,云路股份全球市占率第一,市场份额占比 超过 40%;纳米晶方面,日本日立金属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现有主流生产水平能 带材厚度能做到 22-30μm 左右,离国际先进生产水平(带材厚度 14-22μm)仍 存在差距。 金属软磁粉芯:全球金属软磁粉芯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竞争格局较为 集中。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 年美国美磁和韩国昌星市占约 32.4%, 中国铂科新材和东睦科达分别占比 15.6%、9.9%。随着我国下游新能源行业的快 速发展,我国相关企业与国际上的差距大大缩小,部分领域已经可以完全取代国 际同行。

3.磁性元件下游:多应用场景带来新机遇

磁性元器件主要应用于电源和电子设备,下游应用场景包括通信、能源、医 疗、汽车等。近年来,随着包括光伏发电、新能源等在内的下游领域市场需求的 快速增长,带动电子变压器、电感等磁性元器件产品需求大幅增长。此外,随着各 行各业对自动化、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磁性元件的使用量也保持增长态势。

3.1.光伏发电&光伏逆变器

光伏发电系统是当代新能源行业的核心方向之一,其主要由光伏组件、光伏 逆变器和其他配电设备等组成。按照是否与公共电网相连的标准,光伏发电系统 可分为独立式与并网式。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解决无电问题,一般用于光照 条件较好且负载需求量相对较小的场景,通过储能蓄电池实现电能的储存与调用。 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电转化为与公共电网电压同幅、 同频、同相的交流电,实现与电网连接并向电网输送电能。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 可分为集中式与分布式两种,其中集中式主要用于空旷且光照强烈区域的集中发 电场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则主要用于户用屋顶、工商业屋顶等场景。

与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成为未来主流。过去由 于光伏发电成本较高,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具有集约效应,在生产、建设上都具 有一定优势,故在过去 10 年内成为业界主流。然而随着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的逐渐 下降,光伏平价上网得以实现,分布式光伏系统具有庞大的潜在市场,逐步成为 未来光伏市场的重要增长点。除此之外,分布式光伏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对电 网供电依赖小,智能灵活等优点,也是其成为未来光伏发展主流选择的原因之一。

光伏装机方面,从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光伏发电存在明 显优势。根据 BNEF 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数据,受到光伏发电成本近年来大幅 下降的影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快速增长,2022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有望达 到 228GW。此外,受到俄乌冲突影响下能源价格大涨、碳中和期限渐进等外在因 素影响,预计各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在 2025 年有望达到 252GW。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我国光伏装机数量增 长迅速。2015 年我国光伏产业在低迷能源市场中逆市上扬,新增装机量达到 15GW,并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积装机量最高的国家,2022 年我国光伏新装 机量在 87.4GW 左右。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 83-99GW 左右。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要素之一。光伏逆变器的主要作用为 实现电能的形式转换,主要用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电网传输和用户 使用的交流电。根据技术路径不同,光伏逆变器可分为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 变器与微型逆变器。

集中式逆变器主要应用于光照均匀的集中性地面大型光伏电站,具有单体功 率高、成本低、电网调节性好等特点,但应用场景要求高。组串式逆变器主要应 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可满足户内外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近年来随着组串式 逆变器技术提升与成本下降,使其加速渗透集中式光伏市场。微型逆变器主要应 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具备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其市场主要在国外,国内由 于未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中的直流高压问题出台强制性政策导致微型逆变器性价 比不及组串式逆变器,推广程度有限。

磁性元件行业研究报告,磁性元件下游多应用场景带来新机遇 3

光伏逆变器方面,组串式逆变器占比颇高。 一方面,为缓解国内光伏东中西 部发电、用电的不平衡状况以及集中式光伏发电的输送损耗问题,近年来,我国 颁布诸多政策鼓励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组串式逆变器的技术提升 与成本下降,加之其具有高发电效率、高可靠性、易安装维护等优点,正在加速渗 透大型集中式电站市场,故我国逆变器市场中组串式逆变器占比不断提升。根据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到 2025 年我国组串式逆变器的占比将达到 66%。

光伏装机有望带动磁性元件需求。光伏逆变器是磁性器件的重要应用领域之 一,使用的磁性器件主要包括 EMC 滤波电感、Boost 升压电感、逆变电感、高 低频隔离变压器、驱动变压器等。根据大比特产业研究室的预测,到 2025 年全球 光伏侧磁性元件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14.2 亿。价值量方面,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 的数据,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价格近年来呈下降态势,组串式逆变器价 格要高于集中式逆变器。同时,根据固德威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内容,光伏逆变器 直接材料价值量约占逆变器价值量的 93.17%,而包括电感、变压器在内的磁性元 件在直接材料价值量中占比约为 16.85%,则磁性元件在光伏逆变器价值占比约为 15.7%。通过测算,我们估计 2025 年中国光伏侧磁性元件市场空间在 29 亿左右。

国内光伏逆变器厂商占据市场优势地位。根据Wood Mackenzie的数据,2021 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均为国内企业,合计占比超过 60%。光 伏逆变器行业具有完全竞争的特性,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华为与阳光电源等龙头 企业自 2014 年以来稳居光伏逆变器行业前列。随着下游光伏装机量屡创新高,光 伏逆变器行业处于扩张阶段,在产能供给端仍有较大缺口,阳光电源、固德威、锦 浪科技等光伏逆变器企业都列出了扩产计划以维持市场份额。我们预计随着各光 伏逆变器企业的产能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会更为激烈,光伏逆变器价格也会逐步 降低。

3.2.新型储能&储能变流器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技术可以弥补电力系统中缺失的“储放”功能,使得实时 平衡的“刚性”电力系统变得更加“柔性”,可以平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接入电 网带来的波动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依据电力系统的角 度,储能应用场景可分为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与用电侧储能这三大类。

从技术上划分,储能可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与化 学储能五大技术路线。目前就储能市场发展情况而言,机械储能中的抽水蓄能与 电化学储能中的锂离子电池这两种储能方式为主流。抽水蓄能的原理是利用电网 内部多余的电能将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当需要用电时,利用上水库的水进行 水轮发电,由此完成势能与电能间的转换。抽水蓄能的优点在于其适合大规模、 集中式的存储,技术也比较成熟,适合于配合核电站、大规模风力发电、超大规模 太阳能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中的锂离子电池属于新型储能,通过 Li+在正负极间 的转换实现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效率在 95%以上,放电时间能持续数小时,循 环次数可超过 5000 多次,使其几乎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池,在电动汽 车、计算机、手机等便携式和移动设备上皆可运用。

储能作为电气化时代能源调节的必需品,全球储能装机量有望实现爆发性增 长。根据 CNESA 的统计,2021 年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209.4GW,同比增长 9%。根据彭博新能源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量 有望达到 411GW,是 2021 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量的 15 倍。在政策方面,各国 对于储能装机支持力度不减。

美国方面于 2021 年颁布了 1.75 万亿美元的刺激法 案(Build Back Better Act),根据该法案,储能将获得单独的 ITC 退税,并于 2022 年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将投入 3690 亿美元投资于气 候变化与新能源项目,有望在 2022-2030 年新增 30GW 的储能新装机量;欧盟于 2022 年提出 REPowerEU 计划用以摆脱对于其他国家能源的依赖,根据欧洲储能 协会的预测到 2030 年欧洲需要部署总装机容量为 187GW 储能系统;中国自 2005 年首次将储能发展写入法案开始,到如今十四五发展阶段,推出许多政策推进本 国储能行业发展。根据 WoodMac 的预测,至 2031 年,中国储能市场新增装机累 计量将达到 165GW/435GWh。

抽水蓄能主导存量,新型储能前景光明。根据 CNESA 的统计,截止 2021 年 底,全球抽水蓄能累计装机量占比首次低于 90%,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为 25.4GW,同比增长 67.7%。新增装机量方面,新型储能的新增投运规模最大,达 到 10.2GW,中美合计占比超过 50%。国内方面,根据 CNESA 的数据,抽水蓄 能累计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3%,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5.7GW,同比增长 75%。展望未来,根据 2021 年 7 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 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GW 以上。

储能变流器是连接电源、电池与电网的关键元件。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有电 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组、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 及其他电气设备组成,其中储能逆变器决定着输出电能的质量与特征,从而很大 程度上影响电池的寿命。储能逆变器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电网和储能电池能量的 双向转换控制。在并网状态下,储能变流器根据 EMS 的指令进行充放电以平滑光 伏、风电等新能源出力;在离网状态下,为负荷提供电压与频率支持。

新型储能装机有望带动磁性元件需求。累计装机规模方面,电化学储能在新型储能中的占比超过 95%,故在此以电化学储能新装机量去替代新型储能装机量。 储能变流器是电化学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材料包括 IGBT、电容、电抗、PCB 板以及电感等电子元器件。成本占比方面,参照固德威招股书中的数据,2019 年 固德威磁性元件成本占比约为 15.6%。储能变流器价格方面,参照阳光电源的数 据,2021 年储能变流器单价约为 1.26 元/W。根据 BNEF 的预测,预计 2022-2025 年中国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为 4.7/6.1/7.3/8.2GW。通过测算,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储能侧磁性元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3.2 亿元。

我国储能变流器行业尚处发展初期,未来仍存在较大机遇。储能变流器在技 术上与光伏逆变器同源,目前国内储能变流器厂商同时多为光伏逆变器厂商。从 储能变流器供应商排名来看,阳光电源、上能电气与科华数据表现比较突出:阳 光电源于 2006 年正式涉足储能业务,时间上具有先发优势。2021 年阳光电源储 能系统全球发货 3GWh、储能变流器全球发货 2.5GW,连续六年均稳居中国企业 榜首;上能电气国内主要客户以央企集团、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为 主,斩获多项央企储能采购项目,2021 年在所有参与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 的储能逆变器厂商中,装机量排名第一;科华数据在不断斩获国内项目的同时, 在海外设立了 30 多个营销与服务团队,积极布局国外市场。2021 年科华数能在 全球与国内市场储能变流器供应商中名列前茅,同时也被 IHS Markit 评为 2021 年全球第五大储能变流器厂商。

3.3.新能源汽车&快充桩

磁性元件是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中的关键元件。新能源汽车方面,随着汽车 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不断发展,汽车电子应用领域不断从动力系统、娱乐系统向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拓展,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也逐步提升。 作为保障电子设备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元器件,磁性元件能广泛应用于 OBC、DCDC、电驱电控系统、逆变器等系统中。以特斯拉为例,一辆特斯拉需要的磁性元 件数量在 160-200 个之间,根据大比特产业研究室测算,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 市场磁性元件市场需求量将达到 30 亿颗。磁性元件同样也是充电桩的核心元器 件之一,起到功率因数校正、电压变换、安全隔离、消除 EMI 等重要作用。根据 大比特产业研究预测,2025 年全球公共直流充电桩对磁性元器件的需求量或将达 到 3 亿个以上。

高压系统助力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磁性元件价值量提升。根据公式 P=UI,提 升充电效率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提升电流与提升电压。相比较而言,高电压方 案具有一定优势。首先其规避了大电流方案下的损耗、散热、线路等问题,其次实 现高电压方案相对容易,通过增加串联电池单元数量便可实现,此外高电压方案 下汽车能实现减重从而改善汽车功耗表现。随着各大车企逐步推出高电压车型, 磁性元件有望由此受益。根据 CWIEME 的采访内容,一台燃油车磁性元件价值量 在 100-200 元,400V 平台的新能源车磁性元件在 1200-1300 元左右,而 800V 平台下对于磁性元件的要求更高,单车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充电桩方面,为 满足高电压平台快充要求,充电桩需要并联更多的充电模块。根据大比特产业研 究室的数据,一个 30kW 的充电模块所需的磁性元件价值量在 600 元左右,则配 套于 800V 平台下 480kW 快充桩的磁性元件价值量约为 9600 元左右。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磁性元件市场规模提升。根据 EV Tank 的 展望,到 203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5212 万辆,占当年新车销量的比例 将接近 50%。中国市场方面,在政策、供给与需求三方合力下,我国新能源车渗 透率提前 3 年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所提出的 “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20%左右”的目标,2022 年我国新 能源车渗透率约为 26%。单车价值量方面,当前纯电车主流为 400V 架构,800V 架构的车在逐步渗透中,由于 800V 磁性元件单车价值量相比 400V 会进一步提 升,在此假设 800V 磁性元件单车价值量为 400V 时的 1.2 倍。根据测算,我们预 计 2025 年中国汽车侧磁性元件市场空间可达到 187 亿元。

汽车所用电感主要分为功率电感、射频电感与共模扼流线圈(CMCC),汽 车电子化、智能化发展对电感提出更高要求。功率电感方面,随着汽车电子的发 展,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所有 ECU 都含有 DC-DC 转换器,功率电感器则是决定这 DC-DC 性能的关键元件。目前 DC-DC 为了实现 更小尺寸,更轻重量,向着更高频开关的方向发展,功率电感也必须能够处理更 高的频率。射频电感方面,随着无人驾驶的发展,为满足安全的需要,对于汽车 无线通信技术的要求与日俱增。未来射频电感不仅仅运用于汽车导航、汽车音响 等信息娱乐设备用的电视、录音机收信,在无人驾驶时代将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CMCC 方面,网络的高速化和复杂化使得 ECU 和传感器间的电缆信号将会掺杂 外界噪声,引发故障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变大。随着车载网络的高性能化以及利用 范围的扩大,预计汽车使用的 CMCC 数量也会激增。

充电桩“建桩换桩潮”将为磁性元件市场带来强劲发展动力。传统的交流充 电桩功率较低,难以满足车主对于充电速度的要求,随着大功率充电技术逐渐成 熟,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将拉动充电桩市场需求。根据大比特产业研究室预 测,2021-2025 年间全球累计需要新增约 1,200 万个公共充电桩,其中公共直流 充电桩新增约 480 万个。同时相较传统交流充电桩,一些车企在推出 800V 架构 新车时也在布局 480kW 快充桩。此类充电桩对磁性元件的需求量更大,性能要求 更高,大功率、模块化将成为充电桩磁性元件行业未来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根据 测算,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充电桩侧磁性元件的市场空间在 33 亿元以上。

充电桩中的磁性元件预计将向高频率、低损耗、集成化方向发展。超级快充 通过提升充电功率实现充电时间的缩短,原本适用于普通充电桩的磁性元器件将 无法满足需求,需要选择损耗更低、转换效率更高的高频磁性材料。同时,充电桩 充电功率的提升是通过增加充电模块的方式实现的,为尽可能缩小体积,磁性元 器件也需要往模块化发展。

4.投资分析

磁性元件下游多应用场景带来新发展动能。 (1)光伏发电:光伏发电系统是当代新能源行业的核心方向之一,在环境保 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存在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我国光 伏装机数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预测,2023-2025 我国 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 83-99GW 左右。光伏逆变器是磁性器件的重要应用 领域之一,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光伏侧磁性元件市场空间在 29 亿左右。

(2)新型储能:新型储能具有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正日益广泛地 嵌入电力系统源、网、荷各个环节。根据 CNESA 预测,理想状态下到 2026 年我 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79.5GW。储能变流器是连接电源、电池与电网的关 键元件,电感则是储能变流器不可缺少的磁性元件。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新型储 能侧磁性元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3.2 亿元左右。 (3)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磁性元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OBC、DC-DC、 电驱电控系统等系统中,同时也是充电桩的核心元器件之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的提升以及电气系统向高压化的转变将带动磁性元件单车单桩价值量提升。我们 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汽车与充电桩侧磁性元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220 亿以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ailuge.com/tzlc/7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