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光庭信息,股票代码:301221)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正式亮相资本市场!
自2011年成立以来,公司深耕汽车电子软件定制化开发和软件技术服务,具备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全域全栈软件开发能力。在座舱电子、车联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同时通过与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和协同创新,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奏响汽车电子软件领域“最强音”。
紧抓机遇助力业绩稳定增长
得益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理念的兴起,汽车产业链上游企业地位日益高涨,汽车电子软件正逐渐发展成为越来越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战略核心。
作为汽车电子软件行业的“先驱者”,光庭信息在近十载的发展历程中,主营业务由车载导航系统逐渐拓展至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显示系统、车载通讯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底盘电控系统、电驱动系统等领域。
同时,光庭信息紧抓大好发展机遇,紧密围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构建以车载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软件平台,以软件驱动汽车数字化转型,向广大用户提供全新的驾乘体验及服务,令整个行业耳目一新。
凭借高品质的软件工程技术服务,以及规模化的快速交付能力,光庭信息在智能座舱、智能电控、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移动地图数据服务等领域形成了行业领先的竞争实力。其产品和服务得到了日本电产、延锋伟世通、佛吉亚歌乐、电装、马瑞利、安波福、麦格纳等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广泛认可。
与此同时,公司与上汽集团、佛吉亚歌乐、电装、日本电产等不同领域代表企业,达成了深度投资以及战略合作关系。除上述主要客户外,公司还与日产汽车、雷诺三星、长安汽车、MSE、日立、华为等知名企业常年合作,建立起稳定且多角度全面发展的客户结构。
依托坚实客户基础,光庭信息近年业绩表现十分抢眼。2020年,公司顶住行业下行压力,实现营收3.34亿元,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均有不小的增幅,分别达到24.34%和23.25%。今年公司延续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7亿元,同比高增36.91%;实现净利润4219.30万元,同比增幅为19.59%,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引领行业技术助推产品迭代
汽车软件开发领域更新迭代速度非常之快,没有过硬的研发实力和产品技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光庭信息深谙这个道理,自创始以来便深耕技术研发,并赢得了汽车行业的美誉!
目前,光庭信息为电装、延锋伟世通和马瑞利在武汉建立了专门的离岸开发中心(ODC),持续地为客户提供用户体验(UX)设计、软件开发和产品测试验证等服务,所开发生产的汽车仪表软件品质,得到了众多优秀客户的一致认可。公司先后被电装和延锋伟世通授予“优秀质量奖”和“项目开发奖”等奖项,同时亦是马瑞利在中国主要的软件合作伙伴,充分说明公司在汽车仪表软件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
同时,公司携手日本电产研发推出了具有低噪音、低振动、小型化、低成本特点的E-Axle“三合一”驱动电机。2020年9月,产品甫一进入市场,便使得日本电产在中国电机电控市场排名提升至市场第7,市场份额提升为5.6%。
作为光庭信息目前第一大客户,日本电产2019年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电机产量达到2,50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位,为双方公司带来了高达合计1.6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进一步巩固了光庭信息在汽车电控领域相关软件开发服务的市场地位,更为公司今后与包括日本电产在内的汽车电控领域零部件供应商共同探索智能电控领域相关软件开发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公司通过与产业上下游中操作系统厂商和芯片厂商的战略合作,再度增强了公司技术服务和软件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除了成为汽车仪表操作系统领域头部企业黑莓QNX全球范围的战略合作伙伴,深入汽车仪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防护等领域的合作。公司还与汽车电子领域排名第三的半导体厂商日本瑞萨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现已建立起全系列的基于瑞萨R-CAR系列产品的产品线解决方案。
荣誉等身市场地位不断抬升
基于此,光庭信息取得了多项重要资质、荣誉,并参与了行业重大课题,助推公司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同时也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市场地位稳步上升的保障。
目前,光庭信息拥有国际软件能力成熟度认证评估的最高资质——CMMIL5资质,成为湖北省第一家通过CMMIL5的本土企业。同时公司也拥有甲级测绘资质、CNAS专业资质、A-SPICE认证等多项专业资质和认证。
同时,自成立以来,公司先后获评2013-2018年度“湖北省优秀软件企业”、2018-2019年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2019年度瞪羚企业”、“2018年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等高级奖项,享誉国内外。
此外,公司还积极参与业内多项行业标准制定,作为标准评审专家,参与信通院V2X行业标准讨论。并且,公司还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联盟合作,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在前沿技术共同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研发合作方面,公司与高校常年深度合作,不仅与武汉理工大学在计算机视觉与自动驾驶仿真平台进行联合研究合作,还与日本东京大学在高速视觉算法等领域进行着长期持续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光庭信息联合长安汽车共同参与了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对于其中“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及智能驾驶舱计算平台”项目做出重点贡献,并就智能座舱核心技术软硬分离的行业标准进行了探索,落实了相关项目的产业化试点工作。
至此,光庭信息不断打开行业格局,拓展国内外市场,先后在东京和名古屋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与日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整车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坚持“从软件服务商的角度服务汽车整车制造商”的理念,积攒了多年宝贵经验,为公司下一步扩大与汽车整车制造商的合作关系夯实了基础,未来发展可期。
光庭信息(301221)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0万元-3,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2.22%—63.14%。
报告期内,为保证公司业务项目质量并及时完成项目开发任务,有序推进募投项目,提升公司研发能力,本年度公司引进大量的业务骨干和研发人才。报告期末,员工总人数较上年年末增长30%以上,对应的人力成本快速增长,导致整体业务毛利率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逐步有序推进募投项目,并加大了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等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完成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和部分预留限制性股票授予事项。根据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数据,《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设定的第一个归属期的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目标无法达成,本年度确认第二个归属期和第三个归属期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在等待期内的股权激励成本,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包括政府补助等。报告期内,预计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约为1,200万元,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971.25万元。
挖贝网资料显示,光庭信息近十载的发展历程中,业务由车载导航系统逐渐拓展至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显示系统、车载通讯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底盘电控系统、电驱动系统等领域,具备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全域全栈软件开发能力。伴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理念的兴起,公司紧密围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构建以车载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软件平台,以软件驱动汽车数字化转型,为用户提供全新的驾乘体验及服务。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曹佩,程漫漫近期对光庭信息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业绩短期承压,持续投入决心不变看好长期发展潜力》,本报告对光庭信息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45.15元。
光庭信息(301221)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17.16%;归母净利润-194.03万元,同比减少104.60%;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137.49万元,同比减少131.43%。
单三季度收入增长提速,智能座舱业务收入高增。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8.83%,环比提速2.92pct。按业务分类,公司定制软件开发业务实现收入1.05亿元,同比减少10.15%;软件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43.81%;其他技术支持与服务业务实现收入319.91万元,同比减少70.92%。按业务方向分类,公司智能座舱方向实现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58.49%;新能源方向实现收入4,618.91万元,同比增长6.29%;智能驾驶方向实现收入9,800.00万元,同比减少18.81%。
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公司短期业绩仍有所承压。为储备产能,公司人员规模快速增长,较年初增加705人,增幅37.02%,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12.3pct至33.13%。同时公司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前三季度新增股份支付费用1943.47万元,亦对利润造成侵蚀。此外公司收入存在季节性特征,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大,公司定制软件研发项目收入确认集中于第四季度,期间发生的开发成本计入存货,也对利润造成一定扰动。
长期视野未变,核心优势仍在加强。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投入总金额5111.83万元,同比增加2675.98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190.32万元,高研发投入增强公司技术实力。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分别在南京和重庆设立全资子公司,短期产能还未完全释放影响业绩表现,随着产能释放及产品量产落地,将有力推动公司收入与利润增长。因此长期看,我们认为公司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投资建议:公司是小而美的新兴汽车智能化厂商,通过募投项目拓展智能化领域,自身技术优势凸显,前三季度收入、费用端受到季节因素、人员高增、股权激励等的影响,利润有所承压,但持续研发投入巩固公司技术优势、随着新设子公司产能释放,公司长期发展仍具备较大潜力。预计2022-2024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98/1.66/2.3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业务改善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德邦证券赵伟博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3.73%,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9000万,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