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找财路!
CAILUGE.COM

中国太保股票可以长期投资吗,中国太保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吴证券 胡翔 葛玉翔 朱洁羽)

1. 保险行业:历经疫后放开第一波上涨后,板块上涨逻辑从宏观预期到业绩兑现

1.1. 从宏观预期到业绩验证

2022年末以来,保险股领奏金融板块和市场反攻号角,我们在年度策略中旗帜鲜明提出资产端底部反转是短期估值修复的核心,长端利率是短期估值修复的胜负手。

2022年11月以来,地产纾困政策渐次落地,政策导向彻底扭转,随着经济修复的预期升温,长端利率与权益市场有望迎来共振向上催化,2022年12月至2023年春节前,板块上涨逾40%,领涨金融股板块,虽然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但反弹空间相对可观。

中国太保股票可以长期投资吗,中国太保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1

历经疫后放开第一波上涨后,板块估值略有回调,下一阶段关注负债端复苏。

我们预计2022年A股保险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整体表现差强人意。2023年春节主要在1月下半月,相比往年略有提前,受到春节错期影响,叠加去年12月疫情完全放开后队伍展业明显受阻,2023年1月新单数据同比增速前高后低,我们建议关注1Q23整体预期。

我们预计1Q23上市险企NBV增速基本持平,我们预计1Q23上市险企NBV增速排序为:太保(+5%)>国寿(+2%)>平安(-5%)>新华(-6%),全年上市险企维持5%左右正增长判断不变,2023年仍是复苏拐点年。

1.2. 市场逐步或将重心从资产端过渡至负债端

疫情对于寿险业的影响深远而复杂。疫情持续散发导致个险渠道线下展业活动受阻,队伍收入下降进而导致队伍增员入口难以打开,同时,疫情影响居民消费观念,居民储蓄意识增强,保险作为可选消费销售困难加大。

短期放开对部分寿险公司的负债端压力较大,但信心正在逐渐恢复。随着感染人群陆续进入康复新阶段,在相对确定的前景影响之下,信心正在逐渐恢复。

2023年业务节奏有望预测:“年初负增长压力延续——年中低基数轻装上阵——下半年明确拐点”。从保险公司全年营销活动节奏来看,重要业务时点包括:年初开门红——四五联动——年中冲刺——七八扩军——九十双飞——备战来年开门红。我们预计各险企会拉长2023年开门红战线至一季度末,下半年业务增速有望迎来明确拐点。

市场逐步或将重心从资产端过渡至负债端,2023年既是检验寿险公司转型成效关键年,亦是重塑行业寡头格局迎接估值分化的观察年。历经疫情磨难,寿险公司或主动或被动走上转型变革的道路,我们预计2023年作为行业拐点过渡年,一方面将验证此前转型成效,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格局或也将重塑,行业寡头格局也将发生悄然变化。

2. 太保寿险:长航行动转型初显成效

2021年初,太保寿险锚定“打造服务体验最佳的寿险公司做寿险行业长期主义者”的使命愿景,推出“长航行动”并启动深化转型。

2022年以来,太保寿险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转型升级驱动发展内核与关键模式的深度转变,职业营销、服务式营销、价值银保、产品+服务体系等系列转型项目集有效落地,成效初步显现。

2.1. 长航行动引领新一轮转型升级

2021年公司提出“长航行动”,引领太保寿险新一轮战略提升。“长航行动”明确提出了“一优、两稳、四新”的战略目标,即瞄准客户体验最优,追求价值稳定增长和市场地位稳固,力争渠道多元化实现新突破、大康养生态迈出新步伐、数字化建设取得新提升、组织人才发展踏上新台阶。

太保寿险着力打造队伍升级、赛道布局、服务增值、数字赋能四大战略内核,并立足近期业务增长、远期动能蓄势和底层能力支撑三个方面,构建“334”战略实施着力点:1.持续聚焦营销队伍升级、1+X渠道布局、重点区域拓展3个增长点;2.形成大健康战略、大养老生态、数字化赋能3个优势源;3.通过增强科技能力、健全数据基础、提升组织能力、强化人才支撑巩固形成四大战略支撑点。

2022年寿险公司深化落地长航行动,预计于2023年6月底完成首期18个月转型一期工程。

2021年7月,寿险公司启动长航转型一期工程的整体设计,确定8个项目集,对渠道、产品+服务、存量业务优化、组织文化体系及宣导等进行全方位转型设计。

公司坚定实施长航行动转型,主要工作包括:

1.设计 18 个月规划路线图;

2.加强考核夯实人力,尤其是以核心人力为重点的芯版基本法落地考核;

3.开展内外勤转型宣导,公司上下同心协力,直面挑战与机遇。

今年按计划开展转型落地,推动经营模式转变和升级。其中,个险职业营销项目于2022年1月1日起推出“芯”基本法,打造“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职业营销新模式,优化招募系统与工具,打造需求导向的销售支持系统,升级代理人支持平台“科技个险”,完善训练体系,加快职场升级,在队伍质态等方面已看到初步成效,新的核心指标基本符合预期。如果说,2022年是太保寿险深化转型一期工程,围绕外勤转型,芯基本法为先导;那么2023年转型重点则是深化转型二期工程,围绕内勤转型,组织变革为先导,打造适配转型所需的组织关系。

2.2. 转型决心跃然纸上,坚定回归以客户为中心

蔡强作为太保寿险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执行长航行动转型规划,坚定转型决心。作为太保寿险聘请的外脑,蔡总于2021年4月正式加盟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蔡总曾任法国安盛保险集团(美国公司)个险营销员、地区经理、地区总监,法国安盛保险集团(香港公司)个险总经理、首席执行官,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友邦集团区域首席执行官,微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等。

尤其是蔡总于2009年加入友邦,任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2017年任友邦保险集团区域首席执行官分管友邦中国内地、马来西亚、越南、中国台湾及缅甸的业务。在蔡强的带领下,2009年至2016年,友邦中国年化新保复合增速达18.6%(集团整体为15.4%),新业务价值复合增速达41.2%(集团整体为26.2%,内地为18.9%),税后营运利润复合增速为30.8%(集团整体为15.6%),新业务价值率从2009年的25.5%提升至2016年的86.4%。蔡总拥有丰富的寿险公司转型经验,并对中国人身险市场的充满信心。

不要低估集团和寿险领导对于转型的决心,在长航行动转型指引下,公司业绩历经的“休克疗法”后,核心业务和财务指标轻装上阵。

蔡强总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下表示,目前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更理性也更加专业,不仅体现在消费者对保险的深入理解会超出保险公司的部分销售人员,而且这类消费者的财务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中国寿险业需要找到发展的“第二曲线”,要破除旧模式,树立高质量发展的“芯”模式。这不仅要求保险业改变过去粗放经营方式,不能再简单地靠“拉人头”“保费搬家”和短期激励等方式推动业务发展,更需要“芯”转型。

在队伍三化转型中,蔡强反复强调职业化,他强调“职业化,即要建立专职、全职的营销员队伍,清除虚假人力”,我们认为核心人力才是检验公司转型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2.3. 新单和价值拐点似现,领奏行业负债端复苏号角

太保寿险NBV单季增速有望连续三个季度转正,显著领跑同业,领奏行业负债端复苏号角。2022年前三季度太保寿险个险/银保/团体渠道新单贡献分别为37%/39%/24%,各渠道新单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5.8%/1071.0%/3.7%,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30.9%/883.2%/-35.3%。

前三季度NBV增速延续逐季向好趋势,累计NBV同比下降37.8%,降幅较上半年进一步收窄,其中3Q22单季新业务价值增速由负转正(1Q22至3Q22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48.6%、-39.3%和2.5%),新业务价值(NBV)降幅逐季收窄,率先同业转正。

我们认为公司3Q22以来有望连续三个季度实现NBV单季度转正引领行业。

公司新单和价值率先迎来拐点主要得益于:1)队伍产能稳步提升;2)价值银保渠道托底显现,银保期缴高速增长;3)产品围绕客户需求,长储产品带动业务增长;4)价值率稳步提升,得益于“芯”版基本法驱动队伍行为转变、NBS(Needs based selling,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销售理念和模式)流程促进队伍产能提升、活动量常态化销售习惯逐渐形成。

2023年增长动能值得期待。

芯基本法对于牵引队伍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公司鼓励绩优和连续绩优,核心人力占比及其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公司2023年价值增长动能包括:1)队伍产能的提升,自2Q22以来公司队伍产能持续出现优化势头,随着转型的推进,成效或将加速显现。2)价值率的提升,随着期缴业务占比和保障储蓄混合类业务贡献提升,公司NBV Margin有望重回历史中枢。3)新招募代理人,公司的招募体系正转向高质量增员导向,随着新人的产能和留存的持续提升,也将为2023年业务增长助力。

2.4. 产品侧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践行“全家全险全保障”的销售理念

在长航转型指引下,太保寿险围绕健康、财富和养老三大核心需求,构建全新的“产品 + 服务”金三角体系。

在传统重疾险产品因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期下降叠加人海战术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公司主动深度挖掘市场潜力,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践行“全家全险全保障”的销售理念,不断完善自身保险产品体系以应对客户不断增长和丰富的保险保障需求。

2.5. 芯版基本法引领个险转型初现成效

太保寿险在县域地区具有相对优势,高于平安,仅次于国寿。

从队伍的核心指标来看,公司队伍的人均产能、人均收入均有改善的空间,公司同时也积极努力补齐中心城区短板。

公司积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职业营销新模式。

长航行动作为系统化工程,第一阶段(18个月,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核心项目集之一即围绕职业代理人的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转型设计展开。

主要包括:

1.“芯”基本法,建立“优增”到“优才”的闭环体系,主管更加专注选材,新人长航合伙计划正式启动;

2.将 NBS 客户经营纳入先服务后销售的作业闭环,“日拜访、周经营、月计划”助力营销员活动率、产能显著提升;

3.“科技个险”平台帮助营销员做好客户经营,管理工作日程,用户使用率和效率逐步提升;

4.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建立培训体系,线上课程按计划推进;

5.推进职场升级,现代化、专业化、开放式的多功能职场开始成为营销员共享工作台。

中国太保股票可以长期投资吗,中国太保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2

3Q22公司转型初获成效,核心人力占比提升既是阶段性成果,也是下阶段牵引队伍与价值增长的核心动能。

公司强化“芯”基本法推动,队伍规模3Q22逐月企稳,期末总人力为24.5万人,核心人力占比23.1%,同比提升7.2个pct.。

公司夯实基础管理,队伍质量稳步改善:长险举绩率逐季提升,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FYC)增幅逐季扩大,人均收入增速逐季提升。

推动募育留一体化破局,优增优育初见成效:季度新增人力明显回升;1年内新人产能同比逐季提升,三季度同比提升近一倍;调研样本中92.7%的新人有其他工作经历,新人排名前三的行业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民营/外资企业员工、公务员/事业单位;7个月留存率逐季提升,3Q22单季提升15.7个pct.。

我们认为核心人力收入的增长是持续专业化、职业化和数字化的保障。3Q22公司核心人力收入基本达到社平工资的1.5倍,长期目标是未来五年内达到社平工资的3倍。

代理人渠道持续推进职业营销改革,着力打造“月计划、周经营、日拜访”的常态化销售、常态化招募的工作模式,业务发展趋向更加均衡,三季度当季新保保费、新保期缴保费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公司强化“芯”基本法推动,推进绩优组织建设,优化招募系统流程,完善训练体系,队伍质态进一步优化,月均核心人力占比、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均同比提升;业务品质显著改善,个人寿险客户 13 个月保单继续率 88.0%,同比提升 7.5 个百分点。

2.6. 价值“芯”银保积极探索

银保渠道今非昔比,专属合作网点试水,探索银保渠道高质量发展。

在新冠对个险渠道持续冲击之下,银保渠道新单实现逆势增长,成为各寿险公司达成保费规模的重要补充,主要系受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长端利率迭创新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滑,新发基金产品持续遇冷,权益市场大幅波动等因素交织影响,提供中长期保底收益的银保渠道理财型业务相对优势显现,客户青睐度提升。

公司坚定打造“芯银保”。银保业务聚焦战略渠道,加快“芯”业务模式打造,三大驱动因素如下:1.价值网点,聚焦战略渠道,聚焦省会和中心城市,重点推进渠道网点独家代理销售合作模式;2.价值产品,以“大养老、大健康”为核心,为广大银行保险客户量身定制全生命周期客户产服生态体系;3.高质量队伍,坚持优建、优管、优培,打造专业、高效、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前期策略型银保产品主要有鑫红利等长期趸交分红两全保险产品,以及鑫相伴等长险期交传统终身寿险产品。

4Q21以来,太保寿险重启银保渠道,初期主要通过趸交产品开拓网点,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2021 年银保渠道价值率达到两位数。“芯”银保的发展,将坚持价值导向,在聚焦新业务价值额增长的基础上,后续逐步提升期缴占比,稳步提升银保渠道价值率水平和银保渠道价值贡献占比。

战术上积极与股份行深度合作,价值规模提升可期。

1Q22太保寿险重启银保,通过年初趸交业务获得网点资源,之后随着与战略合作银行合作的不断深入合作,期缴业务增速、占比均持续提升。我们预计中长期看,银保渠道将成为新业务价值的重要贡献者(预计2023年将提升至8%)。

2.7. 万亿蓝海,加速布局康养市场

太保寿险持续发力,打造保险+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的第二增长曲线,深入“保险产品+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太保家园入住资格函累计发放已超过1.4万份。

太保寿险全方位构建财富、健康、养老的产品+服务“金三角”,通过年金险、长护险和重疾险对接养老社区部分费用,有效提高客户入住高端养老社区的支付能力,发挥“1+1>2”的协同作用。太保家园致力打造“中国养老社区2.0”的典范,将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与AIP(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模式相结合,同时融入符合亚洲人生活习惯的适老化设计。

结合公司和行业基本面,我们认为通过养老社区的高品质服务吸引中高净值客群,构建财富、健康、养老的产品+服务“金三角”不失为一种在行业低迷期有益尝试。

高品质的服务供给和全国连锁的规模效应是持续发展的护城河,看好公司打造保险+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3. 太保产险:持续巩固续航能力,ROE领跑老三家

3.1. 财险转型成效显著

2022年太保产险提出“续航”转型计划。在集团转型2.0的引领下,太保产险秉承“四个坚持、三最一引领”。“四个坚持”为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目标、坚持客户经营核心诉求、坚持合规经营基本理念、坚持转型创新主要路径。“三最一引领”为客户体验最佳、业务质量最优、风控能力最强,以及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引领者。2022年产险持续巩固续航能力,提质增效,取得近年来最好的经营业绩。

高质量转型引导下公司业务品质改善。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2017年至2021均值为98.7%,较行业龙头略高,但业务品质近年来持续改善。在2014年承保亏损后,公司加大业务转型,保费增速、业务品质、盈利能力逐步改善。2015年至2021年公司ROE中枢提升至12.0%,预计未来三年或将保持12%-13%中枢,对集团的利润贡献稳步提升。

集团对太保产险考核指标(KPI)主要包括:综合成本率(最核心)、保费增长率、利润贡献能力、转型类指标(车险续保能力、农险发展能力、非车发展效益,人均产能指标)等。例如个人客户车险续保率从2017年58.0%大幅提升至2021年71.7%,处于行业第一梯队领先水平。

太保产险表现优于同业,承保利润量价齐升夯实集团利润增速。2022年前三季度太保产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38.85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车险/非车险同比增速分别为7.8%/18.5%;综合成本率(COR)同比下降1.9个pct.,其中综合赔付率同比下降0.6个pct.,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1.3个pct.;车险、非车险和农险三大板块全部实现承保盈利和COR改善,车险/非车/农险COR同比分别-2pct./-1.1pct./-2.7pct.至97.1%/98.8%/98.9%,得益于公司风险定价能力提升的同时,疫情散发使得出险率下降。

根据偿付能力报告摘要,2022年前三季度太保产险实现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28.3%,对应ROE为12.7%,夯实集团利润增速。

2022年前三季度,太保财险ROE领跑老三家。

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太保财险累计ROE为12.70%,领跑老三家及其他主要同业(人保财险:12.6%;平安财险:9.82%;太平财险:9.63%;大地财险:1.00%;国寿财险:4.98%)。太保财险投资收益率远超同业,3Q22投资收益率为4.00%(人保财险:3.59%;平安财险:2.27%),在2022年长端利率下行、权益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太保财险取得如此的投资收益率实属不易。

公司综合成本率持续改善,赔付率及费用率优于行业平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3.2. 2023年展望:保费增速回暖,承保端COR承压

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放松,车险COR将有所抬升,同时近年自然灾害频发使风险压力凸显。宏观经济回升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利好产险行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消费主流群体达代带来多元保险需求,加速保险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险行业有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绿色转型等领域取得突破。我们预计,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放松,车险COR将有所抬升,同时近年自然灾害频发使风险压力凸显。

4. 深度价值,成色依旧

4.1. 转型2.0以来,核心指标彰显底蕴

2017年,公司主动求变谋划启动转型2.0,得益于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专注保险主业,做精保险专业,坚持“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引领者”的愿景,公司核心财务和保险指标稳定性显著领先上市同业,包括:新单增速、寿险ROEV等。

我们复盘了自2017年转型2.0提出以来,2017年至2022(E)年主要上市险企核心财务数据,我们发现太保绝对增速仅次于平安,高于国寿和新华,且整体增速具备优势。

2017-2022年,中国太保内含价值(EV)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13.2%和10.2%,均领跑上市同业(平均值分别为12.2%和5.1%)。

相对而言受人力持续下行冲击,个险代理人队伍和NBV指标表现相对较弱,2017年至2022(E)年个险新单和NBV复合增速分别为-20.4%和-19.1%,相对稳健的财务指标符合长线机构投资者的偏好。

4.2. 寿险价值底蕴韧性较强

为了更好分析存量保单长期盈利能力,我们使用二期工程下逐季披露的“保单未来盈余/保险合同负债”以表征存量保单盈利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披露完整性限制,我们分子选用的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未扣减资本性负债),该指标内涵是每单位的人身险合同负债创造的保单未来盈余,该比值越高表明人身险公司保单盈利能力越强,长期负债经营效率更高。

3Q22末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未扣减资本性负债)/保险合同负债由高至低为泰康人寿(11.8%)、友邦人寿(9.5%)、平安寿险(8.3%)、太保人寿(7.4%)、中国人寿(6.7%)、太平人寿(5.6%)、新华人寿(5.3%)、人民人寿(4.1%)。

为了更好分析资本经营的效率,我们计算了二期工程下逐季披露的“保单未来盈余/最低资本”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披露完整性限制,我们分子选用的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未扣减资本性负债),该指标内涵是每消耗1单位要求资本所能创造的长期保单未来盈利,该比值越高表明人身险公司单位资本消耗越低,资本经营效率更高。

3Q22末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未扣减资本性负债)/最低资本由高至低为泰康人寿(86.9%)、友邦人寿(79.8%)、太保人寿(73.3%)、中国人寿(56.7%)、平安寿险(54.2%)、太平人寿(51.6%)、新华人寿(49.6%)、人民人寿(37.5%)。

4.3. 分红韧性强,受新会计准则影响相对较小

从二期工程探析寿险公司“资本-成长-盈利”正循环。

寿险公司股东通过资本投入支撑优质保单业务成长,进而驱动稳定有效业务价值利润释放,内源性资本再投入促成新业务的良性成长,由此实现了资本(净资产、偿付能力充足率、每股分红)、成长(保单未来盈余、剩余边际、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以及盈利(净利润、营运利润、投资收益、ROE)共生增长。

优秀的寿险公司有望通过估值与业绩的稳定提升,实现“资本-成长-盈利”正循环。

公司一直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上市以来的年均分红率在上市同业中排名前列。我们预计,公司将在兼顾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考虑净利润、营运利润、偿付能力充足率等因素,合理确定现金分红水平。

近五年中国太保平均现金分红率约为44%,显著领跑同业。

太保集团本身不经营具体业务,集团的分红来源主要来自太保寿险、太保产险、太保资产向集团分红,我们统计了2013年至今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对集团的分红情况。

我们发现:2013年至2021年太保寿险子公司分红率为76.9%,太保产险分红率52.4%,由于自身稳健经营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品质基础,叠加以风险导向的“偿二代”实施后,扶优限劣监管思路下优质保险公司资本需求进一步降低,因此在产寿险子公司自身净资产,偿付能力依旧保持稳定充足。

集团历年均有分红留存,夯实应对会计准则变化的韧性。

我们计算了公司历年“从子公司收取现金股利-向子公司增资-分派给外部股东”金额发现,即使在如此高的分红率下,2016年以来集团仍有正向现金流累积,且正向现金流绝对值有增大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两家子公司对资本金消耗较低,另一方面集团有实力稳定未来分红水平。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5.1.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6.32、349.02和382.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7%、13.9%和9.7%,集团EV分别为5824.24、6272.73和6689.1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5%、7.7%和6.6%,NBV分别为100.29、109.99和118.0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3%、9.7%和7.3%,太保寿险ROEV分别为9.9%、9.6%和9.5%,ROE分别为12.07%、12.58%和12.66%,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至2025年PEV分别为0.46、0.42和0.4倍,对应2023年至2025年股息率分别高达4.6%、5.3%和5.8%。

5.2. 上海国资及公司高管持续底部增持彰显充足信心

上海国资底部持续增持。

2022年10月,公司公告收到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通知,其自2022年5月21日至2022年10月13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公司A股20,446,517股;截至2022年10月13日,上海国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达到10.53%,较2022年5月20日的持股比例增加0.21%。

股价低位产业资本增持彰显大股东信心,本次增持斥资金额根据交易均价测算约为5.4亿元。

本次增持后,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中国太保比例增加至10.53%,其中持有A股8.30%,H股2.23%,本次增持为A股增持。

中国太保作为上海国资旗下大型综合金融机构,是上海国资金融改革的排头兵。

近年来太保先后控股长江养老,入驻国联安基金,旗下安信农险正式更名为太平洋安信农险,旗下太保安联健康获批更名为太平洋健康保险,全保险+多元金融牌照布局日臻完善。

2019年《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上海市将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系列成果,建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

公司高管持续增速彰显对转型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2022年5月24日晚间,上交所信息显示,公司董事长孔庆伟分别于5月23日和5月24日买入公司A股股份23,800股和5,000股,买入平均价格分别为21元/股和20.98元/股,合计增持金额60.47万元,这也是孔董首次购买,信号意义极强。

总裁傅帆分别于2022年5月20日和5月23日增持公司H股股份27,800股和12,000股,买入平均价格分别为17.24港元/股和17.7港元/股,合计增持金额约69.17万港元。

2022年年初至今,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购买公司A股和H股斥资金额逾270万人民币。

5.3. 给予39.72元/股目标价

我们采用分部估值法对中国太保进行估值。

考虑到太保产险稳健的资产端质量和近年来向好的ROE水平。我们根据PB-ROE体系给予太保产险1倍P/B,根据PEV-ROEV体系给予太保寿险投资收益敏感性调整前1倍PEV,但当前市场对寿险公司长期5%的投资收益率假设实际仍然较为担心,我们按照敏感性分析假设线性外推给予100BP投资收益率假设下调,得到经过调整的P/EV估值为0.81倍,其余业务我们按照1倍PB估值,同时给予整体估值25.5%折扣(分部估值法缺陷,集团股东不能直接分享到子公司的利益,图27显示集团收取现金股利-向子公司增资-分派给外部股东净额大于零,根据公司2019年至2021年近三年分配平均留存比例25.5%计算,给予集团估值折扣25.5%)。

保险板块隐含经济复苏看涨期权的β属性和寿险业负债端复苏的α特征,中国太保有望引领板块走出一波强劲复苏。

2022年,中国太保首提“五航”,在寿险“长航”、产险“续航”、资管“伴航”、太保服务“助航”、公司治理“护航”的指引下,集团转型成效夯实显现。

历经疫后放开第一波上涨后,板块上涨逻辑从宏观预期到业绩兑现,市场逐步或将重心从资产端过渡至负债端,2023年既是检验寿险公司转型成效关键年,亦是重塑行业寡头格局迎接估值分化的观察年,中国太保有望引领板块走出强劲复苏。

我们根据分部估值法,给予对应2023年目标市值为3820.99亿元,目标价为39.72元/股,对应当前仍有44%上行空间,考虑到当前公司估值极具吸引力,作为保险行业转型标杆,领奏价值复苏号角。

6. 风险提示

公司长航行动转型持续低于预期。公司以核心人力为考核重心,芯版基本法实施初显成效,但若出现存量队伍质态优化不及预期,新增优增队伍入口迟迟无法打开局面,进而使得寿险业务新单和价值增长持续低迷,则将大幅拖累业绩与估值表现。

中国太保集团董事长孔庆伟和寿险公司董事长潘艳红均年近退休,虽然集团“五航”转型依托公司上下同心协力,但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是否对公司转型产生影响仍需时间的检验。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变异毒株反复也将拖累资产端权益市场表现和长端利率水平,进而拖累寿险公司估值水平和投资收益。同时若宏观经济持续无法恢复至疫情前,甚至是放开前的平均水平,则对长端利率和权益市场产生较大压制,拖累寿险板块估值。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ailuge.com/tzlc/7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