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找财路!
CAILUGE.COM

海目星激光公司研究分析报告,海目星锂电乘风而起光伏景气依旧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莞证券 谢少威)

1.公司产品技术受客户认可,优势明显

1.1 深耕激光和自动化领域,公司股权结构稳定

海目星 2008 年成立,推出便携式激光机,次年推出蚀刻模板激光机。2010-2011 年,广州海目星成立,引进专业团队,切入激光班级加工设备市场和自动化领域。随后公司推出 5W 冷风激光激光器和激光精密设备。

2015年公司推出新能源行业专业设备,切入锂电新能源激光及自动化市场。

2017年,公司先后成立江门海目星、江苏海目星。

2019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主要以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及钣金激光切割设备的生产、销售。

2020年,公司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深耕激光和自动化领域,目前主要从事锂电、光伏、消费电子、钣金加工、先进显示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在激光、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领域已形成较强的优势。

公司专注于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与激光系统相配套的自动化技术,同时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研发团队具备 3C、医疗、电力、半导体等跨行业工作背景人才,助力公司技术提升。

海目星激光公司研究分析报告,海目星锂电乘风而起光伏景气依旧 1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赵盛宇,分别通过持有鞍山海康 80.26%股权、海目星投资管理中心92.35%股权、深海创投90.00%股权,以及直接持有公司1.22%股权,合计共持有公司 33.74%股权,对公司实现控股。

1.2 公司持续加大投入研发,积极拓展下游取突破

公司是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消费电子、动力电池、钣金加工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并在光伏、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激光、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领域形成明显优势。

公司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发标准化和定制化的包含激光表面处理、切割、焊接等一项或多项功能的自动化成套解决方案,使得激光加工工作完全整合至自动化设备或流水线中,实现设备或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作业,从而达到精准、高效、可控的工艺目标。

公司主要产品根据应用领域如下: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3C 消费类电子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钣金激光切割设备。目前,公司已进入多家消费电子、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国内外知名品牌供应商名单,包括特斯拉、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富士康等。

公司的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覆盖了下游方形、圆柱及软包电池的部分生产环节,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产品主要包括:高速激光制片机、激光裁断一体机、激光切割分条一体机激光清洗机、贴边滚焊机等制片段设备和电芯装配线、电芯干燥线等电芯装配段产线及设备,覆盖了极片制片、电芯装配、烘烤干燥等动力电池生产关键工艺流程,服务的客户包括特斯拉、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

公司的 3C 消费类电子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主要包括通用及高精密激光打标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切割设备、PCBA 除胶、点胶设备、防水行业 PCBA 除胶、点胶设备、3C 电池装配与 PACK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变压器生产线、3C 精密防水自动化生产线及其他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等,产品主要面向消费类电子等行业,通过激光与自动化的系统结合,为相关领域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服务的客户包括华为、中兴、比亚迪、富士康等。

钣金激光切割设备主要应用在汽车工业、轨道交通、家具、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板材、管材加工,主要产品包含钣金激光切板机和钣金激光管材切割机,服务的客户包括华新会中集、金龙客车等。

随着“中国制造 2025”的提出,疫情政策宽松后逐渐增强的经济基础将会对激光制造行业的市场需求产生有力的拉动作用,并对激光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2023 年,国家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提高和强化业质量,制造业向自动化、 智能化转型将加速,对激光加工设备需求有望增加。

公司为满足产品前瞻性布局、产品更新迭代、技术创新储备及研发人员储备等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司先进技术产业化落地能力,持续加大投入技术研发,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 1.58 亿元,同比增长 47.53%。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 2.74 亿元,同比增长 229.74%。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329 件,授权软件著作权 121 件;公司研发人员人数为 433 人,同比增长 23.01%。

此外,公司积极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公司产品在光伏、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光伏业务获得 10.67 亿元中标通知,主要产品为 Topcon 激光微损设备,为公司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首次获得大规模订单,助力公司持续发展光伏专用设备领域提供良好的基础。

2.下游应用行业不断扩展,国内激光加工竞争格局分散

我国激光器企业约于 2006 年起步,近年我国激光器领域技术研发水平有较快的提升,商业化发展迅速。

国内激光器产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虽然国内已涌现一批具备与全球激光巨头竞争的企业,但由于高端市场对技术要求较高,国内企业仍有一段距离追赶。

目前,中国激光产业下游制造业渗透率约为 30%,相比其他制造大国仍然较低。美国(42%)、日本(44%)、德国(46%)激光在下游制造业的渗透率均高出我国 10pct 以上。我国作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未来激光在制造业的应用将不断提升,激光产业前景广阔。

我国激光加工设备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

激光设备行业属于高端技术制造业,长期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鼓励和大力支持。国家各政策规划均强调重点支持激光产业的发展,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机遇。2021 年中国激光设备产量约为 20.19 万台,同比增长 32.92%。

中国市场规模方面,2013-2020 年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年复合增长率为 19.83%。2020 年市场规模约为 692 亿元,同比增长 5.17%。预计 2021 年市场规模约为 740 亿元,同比增长 6.94%。

随着激光行业的技术不断提升,激光设备下游应用行业使用率逐渐提升。

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各大国际整车企业也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

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输出功率大、工作温度范围宽、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随着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成本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将进一步加深。

自 2011 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值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程加快的带动下,中国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大幅增长。动力电池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将拉动激光装备市场的增长。

根据我国《2021-2035 年新能源车产业规划》,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约 25%。同时,以激光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在不断推动汽车制造业的更新换代,先进激光加工技术与汽车生产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

激光技术的应用将有效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提高汽车生产效率,为现代汽车制造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客户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将提高,对激光设备的效率、技术水平要求也将提高。

在消费电子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电子范围逐渐扩大。近十年,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消费电子制造中心,全球大约 70%以上的电子产品均由中国进行制造和装配,国内消费电子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OLED 材料行业在国内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多个政策文件中涉及对 OLED 材料行业的扶持。随着国内技术水平提升,产业链发展进程加速,国内厂商开始积极布局 OLED 领域。

国内 OLED 生产线、OLED 面板供给端的垄断市场格局将被打破。2020 年 OLED 国产化率的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至 20%。国内面板市场仍处于增长期,OLED 面板企业崛起将为上游国产激光加工设备带来持续增量。激光加工设备在制造行业使用率仍在不断提高,主要是高技术产业及高端制造业是我国工业转型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我国高端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激光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设备和高端装备制造的切割、焊接和标记的工序上,对于保证设备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精度和降低生产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下游需求增加,激光设备产量将不断增长。2020 年,全球激光设备使用率最高的领域为工业加工,占比 39.28%,通信与信息、科研与军事分别占比 24.35%、14.04%,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位,前三应用领域占比 77.67%。

仪器仪表与传感器、医疗美容、娱乐、显示与打印共占比 22.33%。与全球市场相似,2020 年工业市场是国内激光设备最大下游应用领域,占比 62.40%;信息市场占比 22.00%排名第二,科研、医学和其他市场共占比 15.60%。

激光装备主要由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数控系统组成,按功能划分主要包括焊接机、打标机、切割机和用于各类特殊材料加工的行业专用设备。

激光装备用于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增材制造、半导体显示、激光检测等领域的激光器设备统称为工业激光器设备。

激光加工是利用高强度的激光束,经光学系统聚焦后,通过激光束与加工工件的相 对运动来实现对工件的加工,实现对材料进行打孔、切割、焊接、熔覆等的一门加工技 术。

相对于传统加工工艺,激光加工具有适用对象广、材料变形小、加工精度高、低能耗、污染小、非接触式加工、自动化加工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型制造技术和手段。

激光加工因激光束能量集中、稳定,适用于硬度大、熔点高等传统工艺方法较难加工的材料。

按照不同的用途,激光加工可分为激光切割、激光打标、激光雕刻和激光焊接等不同工艺。激光加工已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通讯、研发、军事、医疗等领域,激光加工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上述领域的生产加工能力、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欧美等发达国家最先开始将激光器用于加工制造,并在较长时间内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受益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国家战略的深入,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太地区激光行业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逐步使用激光设备代替传统设备,是全球激光加工行业市场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

2015-2019 年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17.51%,2019 年市场规模约为 658 亿元,同比增长 8.76%;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有小幅度下降,约为 645 亿元,同比下降 1.98%。2020 年国内激光加工行业竞争格局比较分散,CR5 为 20.30%。大族激光占据市场份额 13.00%,排名第一;华工科技、海目星、帝尔激光、亚威股份分别占据市场份额 3.30%、1.80%、1.50%、0.70%。

2020 年,激光切割为全球激光加工最主要的工业加工应用领域,占比 40.62%。激光焊接、打标、精密金属加工分别占比 13.52%、12.60%、8.76%;同样,中国激光加工以切割、焊接、打标为主要应用分布,分别占比约为 41%、13%、13%。

海目星激光公司研究分析报告,海目星锂电乘风而起光伏景气依旧 2

3.锂电乘风而起,光伏景气依旧

3.1 动力电池装车量保持高增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渗透率为 31.85%。2023 年 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40.8 万台,同比小幅下降,渗透率方 24.74%。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为688.7万台,同比增长95.60%,汽车年度销量为2684.9 万台,渗透率为25.65%,较2021年提升12.24pct。

近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的比重逐年上升,2022年占比为 68.37%,较2021年提升 13.71pct。2022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表态要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

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持续的鼓励下仍有望获得快速增长,预计增速约为40%。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相应迅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 517.90GWh,同比增长 74.49%,维持自 2020 年第三季度以来的高速增长趋势。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仍为中日韩占据主导,中国企业增长领先。

2022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 TOP10 中有 6 家中国企业,市占率为 60.40%,较去年同期提升 12.13pct。

全球市场宁德时代装车量达 191.60GWh,同比增长 92.56%,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 32.99%上升至 37.01%;比亚迪装车量 70.40GWh,同比增长 166.67%,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 8.75%上升至 13.60%,超越松下,追赶 LG 新能源。

展望 2023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提高对日韩电池厂商的依赖,或将对全球动力电池的市 场格局造成一定的影响。

2022 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 294.60GWh,同比增长 90.69%,占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的 56.88%,较 2021 年提升 4.83pct。

2022 年,中国市场宁德时代装车量为 142.02GWh,市占率为 48.20%;比亚迪装车量为 69.10GWh,市占率为 23.50%;二者合计占据中国动力电池约 71.70%的市场份额。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双雄局面仍将延续,第二梯队企业竞争加剧,或将迎来洗牌。

假设未来电动车单车带电量呈上升趋势,预估 2023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 767GWh,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 446GWh;预估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 1234GWh,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 706GWh。

3.2 新增及在手订单饱满,加速扩充产能

公司的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覆盖了下游方形、圆柱及软包电池的部分生产环节。

2015 年公司成功研发高速激光制片机,主要用于锂电池极耳切割工序,替代传统的加工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动力电池极片的生产效率,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强核心竞争力产品。

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及技术创新,高速激光制片机的性能、质量受到下游客户认可,成功进入 CATL、ATL、中航锂电、长城汽车、蜂巢能源、力神、亿纬锂能等行业领先企业供应链体系,并批量供货。

根据公司招股 说明书,2019 年 12 月公司高速激光制片机首获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的订单, 订单总金额为 1105.32 万美元。

公司全自动动力电池装配线及设备中包括电池装配线、电芯干燥线等产线类非标设备。

2016 年公司首次研发电池装配线等产品并实现收入,为公司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业务核心竞争力较强产品线,主要用于动力电池中段装配。

公司全自动方形铝壳电池装配线产品涵盖当前市面上多种主流工,其特点包括自动化程度高、装配精度高、换型时间短、零减少成本低以及兼容性强,可兼容多种不同系列产品,主要设备有全自动热压成型机、全自动电芯配对机、全自动超声波焊接机、全自动转接片焊接机、全自动包 Mylar 机、全自动电芯入壳机、全自动顶盖焊接机、全自动氨检机。

自动电池烘烤方面,此类设备用于动力电池的物流调度及烘烤功能,具备工艺流程自动控制,历史数据查询导出,关键参数实时显示,问题报警及原因追溯,安全保护。

设备特变包括全程无人化生产、节约人力成本、提升效率等,主要功能有电池扫码、上料及缓存、电池烘烤、水含量测试、电池冷却、温度检测及下料。

公司装配线产品客户包括 CATL、中航锂电、长城汽车、蜂巢能源、欣旺达、亿纬锂能等。 近年,动力电池业务逐渐成为公司主营业务,2021 年占总营收的 56.06%。随着下游客户产能扩张加速,公司新增及在手订单不断增加。

2021 年公司新增及在手订单分别为 57 亿元、5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28.00%、200.00%。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及在手订单分别为 36 亿元、7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5.29%、120.86%,预计 2022 年全年公司新增及在手订单将保持高增。

产能方面,公司将加快扩充产能,以应对后续产品交付。

3.3 光伏新增装机量持续增长,技术更新迭代促行业快速发展

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政策持续利好和新兴市场快速兴起等多重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持续扩大。

2022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 230GW,同比增长 35.29%。2012 年-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从 32GW 增至 230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1.80%。CPIA 预计 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为 280GW-330GW,同比增速为 21.74%-43.48%。

国内方面, 2022 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 87.41GW,同比增长 59.27%。2012 年-2022 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从 4.5GW 增至 87.41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4.53%,快于全球新增装机量年均复合增速。

CPIA 预计 2023 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 95GW-120GW,同比增速为 8.68%-37.28%。2012 年-2022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 年占比为 38.00%,较 2021 年提升 5.72pct。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如“领跑者”计划等政策的落地实施,促进了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带动了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高了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光伏电池当前技术发展思路主要为提高转换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

电池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2021 年,P 型 PERC 单晶电池为主流电池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3.1%,较 2020 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而 N 型 TOPCon、异质结和 IBC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 24%、24.2%,和 24.1%,至 2030 年,三者的转换效率仍有较大提升,随着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TBC、HBC 等电池技术未来也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 2015 年开始,PERC 电池技术快速崛起,并于 2019 年超越成为继 BSF 技术之后的最主流光伏电池技术。

根据 CPIA,2021 年,PERC 电池片市场占比提升至 91.20%,较 2020 年提升 4.8pct,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3.10%,较 2020 年提高 0.3pct,至 2025 年,PERC 电池片市场占比仍将超过 50.00%。

但随着的 PERC 电池逐步接近 其理论极限转化效率,为了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的降本增效,具备更高转化效率 的新型电池技术才能更好适应未来下游的需求,光伏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是行业 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新下一代电池技术主要为 N 型 TOPCon、HJT 及 xBC 技术。

由于生产 TOPCon 电池的大部分工序与 PERC 产线兼容,技术转换的设备投资成本相较于投资全新的 HJT 产线成本更低,成为当下扩产力度最大的技术路线。

根据 PV InfoLink,截止 2022 年底,TOPCon 总产能将有望达到超过 74GW,2023 年底 TOPCon 总产能预计将达到 149GW,同比 2022 年翻倍增长。

2022 年-2024 年 TOPCon 的产出分别约18GW/62GW/100GW,市场占有率分别达7%/20%/30%。

2022-2024 年,将是 TOPCon 电池渗透率快速提高的时期,HJT 电池产能也在提升,但相比之下 TOPCon 电池产能释放更快。明年行业内 TOPCon 的产出占其总产能的比例较低,明年能够大规模量产 TOPCon 电池的企业有望在 TOPCon 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率先受益。

3.4 公司积极拓展光伏业务,大额订单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公司于 2021 年 4 月公告,根据战略发展与实际业务需要,结合发展规划,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公司将原“激光研发中心”归入新增的“光伏事业群”,形成三大事业群,分别为“激光及自动化事业群”、“激光及能源事业群”、“光伏事业群”。

光伏业务为公司近两年重点布局的业务,重点布局 TOPCon SE 设备,该项工艺能有效为 TOPCon 客户实现降本增效,并于 2022 年完成首批次交付。

TOPCon 设备电池的制备工序包括清洗制绒、正面硼扩散、BSG 去除和背面刻 蚀、氧化层钝化接触制备、正面氧化铝沉积、正背面氮化硅沉积、丝网印刷、烧 结和测试分选,约 12 步左右。

其中,氧化层钝接结构制备为 TOPCon 在 PERC 的基础上增加的主要工序,也是 TOPCon 的核心工序,工艺路线大致分为 LPCVD 本征+磷扩(低压力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 原位掺杂、PVD 原位掺杂(即物理气相沉积法)。

要做 TOPCon,钝接结构制备是基础,但要做好 TOPCon,正面硼扩散是相关企业要解决的最大挑战。目前业内主要扩散工艺有一次激光掺杂、二次激光硼扩、丝网印刷等,但后两者都存在工艺原理上的缺陷,二次硼扩成本、耗能、耗时“三高”,操作繁琐,丝网印刷精度不足,因此一次激光掺杂被业内视为工艺难度最大却也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公司攻克的一次激光硼掺杂工艺是 TOPCon 技术的关键工艺,提升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目前,公司光伏已推出一些列产品为光伏行业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在电池和储能电池环节,公司产品包括全自动覆铜板打标机、全自动 TOPCon 激光掺杂设备、全自动 PERC 激光掺杂设备、全自动 PERC 激光开槽设备、全自动方形铝壳电池装配线;组件环节,公司产品包括全自动无损激光划裂设备、全自动激光焊接机;光伏玻璃而环节,公司产品包括光伏玻璃打孔机、玻璃激光钻孔机、透明脆性材料精密激光切割机;逆变器环节,公司产品包括太阳能逆变器自动组装线;太阳能支架环节,公司产品包括专业激光切管机。

专利技术方面,目前公司拥有三项自主研发的光伏行业相关专利技术,分别为硅片高速高精度传输技术、硅片高速高精度掺杂技术、光斑整形技术,分别应用于高效光伏电池激光掺杂机和同步高效光伏电池激光掺杂机。

此外,公司有两项光伏行业相关在研项目,分别为光伏硅片高速高精度传输与 CCD 定位系统研发和高效光伏电池激光掺杂系统研发。

随着公司不断提升光伏行业相关技术,持续深耕光伏行业,公司光伏业务占比有望不断提升。

2022 年 4 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海目星收到晶科能源中标通 知书,中标项目为 Topcon 激光微损设备项目,中标金额为 1067 亿元(含税)。

截至 2022 年上半年,该订单为公司首次获得光伏行业最大规模订单,公司产品及技术获得客户认可,体现公司在激光及自动化领域的地位及竞争优势。此外,公司在深圳、常州布局生产基地,2022 年公告募集资金在四川扩建产能,提升光伏业务产能。

4.2022Q3 营收和业绩同环比高增

4.1 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业务营收占比逐渐提升

2017 年-2021 年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速为 32.81%,呈上升趋势。2021 年公司营收为 19.84 亿元,同比增长 50.26%。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 23.71 亿元,同比增长 130.90%。

2022Q3 营收为 11.76 亿元,同比增长 147.92%,环比增长 57.13%。营收高增主要系订单增长和验收项目增加。

细分来看,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于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消费电子类激光加工设备、通用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等。

2017年-2021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占比呈上升趋势,2021 年业务营收为 11.12 亿元,同比增长128.75%,营收占比为 56.06%。

动力电池业务增长主要系公司加强市场开拓,实现业务增长并在光伏行业取得突破。2017-2020年,通用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业务包括钣金激光切割设备和消费类电子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两个业务,营收占比相对较为稳定,维持在 49%-52.5%区间范围。

2021年,消费电子类激光加工设备从通用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拆分至单独业务归类,并将显示及脆性材料精密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纳入其中。

2021年通用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消费电子类激光加工设备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12.93%、23.54%。

结合三个细分业务来看,2017 年-2021 年营收占比呈下降趋势。

4.2 2022Q3 归母净利润高增

公司 2017 年-2021 年归母净利润呈上升趋势,复合增长率为 59.76%。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 1.09 亿元,同比增长 41.14%。2022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2.21 亿元,同比增长 507.66%。2022Q3 归母净利润为 1.26 亿元,同比高增,环比增长 51.68%。业绩增长主要系成本下降等因素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呈修复态势,随着业务持续放量,业绩修复有望加速。

2019 年-2021 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呈下降趋势,2021 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24.92%、5.49%。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34.22%、9.11%,分别同比提升 6.02pct,5.58pct,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期间费用率方面,2017 年-2021 年呈下降趋势,公司成本控制起成效,2021 年为 19.84%。2022 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23.64%,同比下降 0.61pct。

公司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近五年呈小幅下降趋势。2022 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下降 1.15pct 至 5.81%;研发费用率提升 3.47pct 至 11.57%。

2017 年-2021 年管理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相对较为波动,2021 年分别为 5.24%、0.62%。2022 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3.02pct,财务费用同比提升 0.08pct。

4.3 公司回款能力有所增强

公司近五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呈下降趋势,2021 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 1.17、0.66,分别同比下降 0.36、0.37,主要系应付账款及合同负债大幅增长导致。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流动比率下降 0.13 至 1.13;速动比率下降 0.12 至 0.56,主要系流动资产部分科目同比降幅较大,流动资产增速小于流动负债。

公司 2021 年资产负债率为 72.50%,同比提升 10.71pct。2022 年前三季度为 77.38%,同比提升 4.96pct,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合同负债高增导致。

公司 2018 年-2021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呈上升趋势,2021 年为 3.42 次。2022 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周转率为 2.79 次,同比提升 0.81 次,公司回款能力增强。

由于公司业务扩张,订单增加,对应的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及在产品增加,公司存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2022 年前三季度为 0.56 次。

5. 报告总结

公司深耕激光和自动化领域,目前主要从事锂电、光伏、消费电子、钣金加工、先进显示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站在行业角度,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叠加制造业自动化生产转型,激光加工设备需 求有望增加。下游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加;光伏新增装机量维持较高增速,TOPCon 电池为目前扩产力度最大的技术,有望拉动公司业绩增长。

站在公司角度,公司为激光及自动化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技术研发等方面优势明显。各业务产品受客户认可度较高,客户包括海内外知名品牌。

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方面,高速激光制片机和电芯装配线设备的核心竞争力较强,新增及在手订单保持高增。

光伏业务方面,公司重点布局 TOPConSE 设备,能有效为户实现降本增效。2022 年公司首次获得光伏业务最大规模订单,公司的行业地位及竞争优势明显。

产能方面,公司布局深圳、江门、江苏、四川四个产业基地,加快产能扩张,为后续产品交付提供坚实后盾。预计 2022-2024 年 EPS 分别为 1.88 元、3.68 元、4.94 元,对应 PE 分别为 36 倍、16 倍、12 倍。

6.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若国家发布或实行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智能制造政策对行业发展效果不及预期,公司将无法受益。

(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公司下游行业均为高景气行业,对公司所处激光机自动化行业迎来产能扩张期,对相关设备需求较高,将会导致业内企业竞争加剧。若公司未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对公司经营、行业地位、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及预期风险:制造业投资不及预期,公司设备需求减弱;

(4)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业绩将面临较大压力;

(5)新技术开发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下游企业为技术驱动型行业,若公司新技术开发不及预期,将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对公司行业地位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ailuge.com/tzlc/73679.html